【日知录】真正值得我们在意的人其实并不多
今天来聊聊“断舍离”这个话题吧。
缘起于今晨锻炼结束后,微信推送一条信息,发现是服务号的。
点击进去又退出,红点消除后不禁在想,这个服务号我真的需要关注吗?真的有在看吗?真的有必要留着吗?
这么一想,发现好像没必要。
一来自己没怎么看,二来之前也是随缘遇见,不是抱着看文章去的。
这件事之后不禁延伸出去在想,有多少时刻,我们为自己的生活增加,或者保留了一些以为有用而实则无用,甚至对我们身心有所侵害的东西呢?
我首先想到了端午期间在家做整理时候的体验。
房间的两个角落放着大量的快递盒,按理说快递一拆开,盒子也该收拾收拾扔了。
但是当时自己觉得说,诶,这盒子回头可以拿来当垃圾桶嘛,物尽其用。
这么一想,似乎也有几分道理,也就留着了。
然而后来的实际情况是,自己似乎也没怎么用到,反而越积越多,房间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没回推门而入都有一种拥挤的感觉,内心总容易涌现一丝烦躁。
且那至少本来打算恢复在家的锻炼,但是一直苦于没有空间铺开垫子。
你看,那些以为有用实则无用的东西连带着还挤占了你做正事的空间。
伴随着两天下午的整理,房间里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被我给拎出来扔进了垃圾桶。
而后半天的清扫,那天下午我推门进入,迎着阳光,看见整洁而宽敞的房间,一家子觉得好开心。
这是生活中的小事儿,在人际中,这个逻辑依旧成立。
犹记得19年前,大体上自己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朋友,因为很多时候想说些什么却不知道该找谁说。
尤其是这事儿的背景还是当时我的微信联系人已经三千多了。
而这么多人里,却没办法坚定地找出一两个人可以深度交流的,不禁觉得些许难受。
大概8月左右,好友引荐认识一位新朋友,第一次两小时的电话沟通里,对方分享了一个人际整理的方法论和他的实操体验,听完后觉得特别受用,遂开始进行自己那边的整理。
当然,因为各自背景些许不同,所以操作上没有完全复刻朋友的,而是反向“舍九取一”,我认为哪些人对我而言最重要,需要关注。
这个过程中涌现了一些人,以及和这些人交往的点滴,尤其是澄清了为什么对方对我重要,竟然顺带做了一次默默地感恩。
当时大概一共梳理完了3个批次的名单,在之后对于不同的名单有着不同的沟通方式和态度。
这么做着,发现不再为如此多的联系人里没有太多可以聊的人而困惑,同时,也更加地把注意力聚焦在这些人身上,后来竟然有一种十分笃定的感觉出现。
相较于以前的飘忽,不禁觉得神奇。
此事之后,再一次深深地感觉到,我们的时间精力其实有限,因而总是需要开始清晰,到底哪些人能够走进我们的内心世界,或者,走到什么程度。
没有区分地对人好,可能只是种消耗,事分轻重缓急,人,自然也有亲疏远近。
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值得的人与事上,多些笃定与美好。
这算是平凡生活里的一些小启示。
以上,诸君共勉,思之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