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我的一篇推文里,曾提到过这么一个现象:
这个世界上分手的理由总是五花八门,
因为异地,因为各自都太忙碌,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争吵,
或者是因为父母不同意,
但其实更多的是我们烦了,厌了,
想找一个更好的罢了。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过这么一段分手情景:
男:对不起,我只想找到那个对的人,
女:我们每个人都找生命中那个对的人,
却没有人试着成为对的那个人。
这或许是我们大部分人的通病吧,
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总是容易对他有所期待,
期待ta是我们心目中的翩翩少年,
是肤白貌美大长腿的豆蔻少女。
而当我们知道这份期待落空的时候,
我们便经不住活在失望里,
所以便认为分手是给自己和对方最好的解脱。
但其实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天生一对呢
每一个走到最后的恋人哪一个不是在爱情中,
学会了如何正确的寻找适合自己的爱情,
并且知道如何经营和维护自己的爱情。"
知道了自己和对方性格里最需要修正的地方,
然后慢慢的磨合,如何给对方更好的陪伴。
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爱。
张幼仪,徐志摩的原配夫人。
时人评价她:“其人线条甚美,雅爱淡妆,
沉默寡言,举止端庄,秀外慧中。”
这样的民国女子本该有一桩金玉良缘,
但却没有遇上对的人,也没有成为对方那所谓“对的人”。
张幼仪十五岁,徐志摩十八岁时便大婚了,
他俩婚前相互只看过照片,
他对她的容貌气质极端不合意。
据徐家佣人转述,
徐志摩第一眼看到幼仪的照片,
撇嘴嫌弃道:“乡下土包子。”
在北大念了几年书,优秀的美貌的女子见识了不少,
又因为婚姻系父母包办的,骨子里徐志摩是那样鄙弃张幼仪。
她不是他“在茫茫人海中找寻我灵魂唯一之伴侣”。
但其实张幼仪并不土,只是因为个性沉默坚毅,
浪漫诗人徐志摩不喜欢而已。
在徐志摩的眼里,张幼仪虽然并未缠脚,
但思想守旧、性情拘谨又没学识的她,
跟小脚女人并无二致。
徐志摩想要的,既是有学养的女人,
也是比她自己更女性化、更有魅力的女人。
徐志摩按捺不住心中的追求,非得跟她离婚。
此时张幼仪已经怀孕,
徐志摩一听便说:"把孩子打掉。"
那年月打胎是危险的,
张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耶。"
徐冷冰冰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
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徐要马上离婚,见张不答应,竟一走了之,
将张一人撇在沙士顿。
只在要办理离婚手续时,才找到柏林。
这份绝情也真是到了极致。
在徐志摩36岁飞机失事去世以后,
张幼仪无怨无悔尽责的抚养孩子,
甚至是以女儿的身份尽心尽力的照顾着他的父母,
他的诗集也是她一手整理出版的,
为的是让后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
有人曾问张幼仪爱不爱徐志摩,
她迷惑地说道:“每个人总是告诉我,
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
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可以称为‘爱’的话,
那我大概爱他吧。
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我不知道徐志摩的心中有没有找到他所谓的那个对的人,
也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张幼仪或许是他对的人。
说不定,或者是可以肯定地说,
张幼仪是最爱徐志摩的,
她努力成为徐志摩口中对的那个人,
因为她对徐志摩的爱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
甚至不管徐志摩爱不爱她。
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你想遇见的人;
所谓福分,就是能和有缘的那个人共享人生的悲欢。
在爱情没开始以前,
你永远想象不出你会爱上一个怎样的人;
在爱情没结束以前,
你永远不知道那个人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惊喜;
我不否认每个人都有选择最好的权力,
但既然开始了,就请给彼此一个深入认识的机会,
努力成为彼此之间那个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