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从上饶市区驱车向南前往铅山,到达石溪就可以望见一脉秀丽的峰峦,那就是晚唐诗人王驾在《社日》这首诗中提到的鹅湖山。千百年来《社日》这首展示鹅湖农家民风民俗的优美诗篇,一直为人们所吟诵。
古代的社日分春社和秋社。春社按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推算,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前后,秋社按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大约是在新谷登场的农历八月。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我国民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唐宋时,社日庆祝活动相当盛大,但各地的庆祝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地方吹箫击鼓,载歌载舞,热闹非凡;有的地方举行赛会,或利用庙台等演戏;有的欢欢喜喜饮社酒,吃社饭。王驾的《社日》所反映的就是当时鹅湖农家庆祝春社的情景。
诗的第一二句是说鹅湖山下一带是盛产稻米的好地方,猪多,鸡多。富庶的生活,是人们的企盼和追求。依赖土地为生的农家,对土神的祭祀就更为虔诚。你看,这一天,家家户户半掩着柴门,人们都到哪里去了?从下文可知,都去社庙参加社日活动去了。那么,这活动的场面如何,是读者想知道的。诗人却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去补充,这就是留白。诗的第三、四句是说,天将黑了,桑树和柘树的影子斜了,是不是也喝醉了酒呢?这时候春社散了,饮酒的人们带着几分醉意,从社庙里出来,慢慢地朝自己家里走去。短短的四句诗描绘了一幅有趣的春社图。它虽然没有正面展示出农家欢庆节日的热闹场面,但是,却从侧面描写了农民愉快的心理,我们读了这首诗,可以想象到当时欢天喜地的庆祝情景,并分享着鹅湖山下农家的喜悦,仿佛感到有一股醇厚的酒香扑鼻而来。
这首诗把情、景、事融化在一起,它不仅刻画了千年前鹅湖农家的平常生活和淳朴的乡风,并且从中透露了作者因祈盼农家丰收而产生的喜悦心情。
原 载1985.11.21《赣东北报》第四版“阅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