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我起来锻炼,晨跑一圈后回到家里,这时老婆准备起床。
起来后她伸出双臂要抱我,我说,出了一身汗,暗示她不要拥抱。
说这句话时,我的心里咯噔一下,我意识到,不论这个理由多合理,都是拒绝了她想要连接与亲近的期待,这会让她心里产生被排斥的感觉,伤害了她的自恋。
接下来老婆叫女儿起床,女儿还在沉睡,没有回应,她就准备上楼把女儿叫醒。
听到老婆的喊声我隐隐地不安,因为她常常为自己的预期没有被满足而情绪消极。女儿经常不愿起床,叫她时还会发火,所以我担心老婆又接不住女儿的起床气,心情就会变糟。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家庭氛围明显改观,我和老婆都在学习心理学,上了心理学课程,而且她还进行了几次心理咨询。想到这些向好的变化,我很欣慰。
这时候我说,我去叫女儿起床。因为我比较有耐心,能温和地把女儿叫起来,这一点我经验丰富。
从老婆身边走过时,我又想到,也许我又伤害了老婆的自恋。
我去叫女儿起床,就是反过来表明,担心她去叫女儿可能会发生不愉快,为了不让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我有意代替了她。
或许她已经感受到我的用意,因此她会感到被贬低、被防备,也许她的心底已升起了一丝愤怒,还好她没有要发作的意思。
把女儿叫起来后,我很快准备好了早饭。老婆坐在一边翻手机微信,她要寻找女儿老师布置的一份“征文”作业。
我说,吃过饭再找,老婆不听,一定要先翻出来。
我想的是,该吃饭时就先吃饭,等下再找,这样所花的时间和效果是一样的。
更重要的是,妈妈不吃饭,女儿就会跟着拖延,这是在做不好的榜样。
但是,这话我不能说出来,说出来又等于在责怪她。
我想起家里有一张打印纸,作业要求都在上面。我立即起身找了出来。看到“征文一篇”的作业要求是,提交时间八月十号。
我不假思索地读了出来,话声未落老婆厉声制止,脸上表情极其不满,我马上意识到犯了个错误,就禁声不语。
原先,老婆告诉孩子,作文的提交日期是八月五号,她这么做是为了防止孩子继续拖延,也就是说,至少要在今天(八月四号)把这篇作文完成。
孩子在旁边,听到妈妈生气的声音,就不安起来,哭丧着脸问: “你们又吵什么?” 孩子太害怕吵架了,准确地说,爸妈生气或发怒带来的都是痛苦和压抑。
她妈妈一句对我的呵斥,就让孩子高度警惕。我没再说话,回去继续吃饭。
老婆也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有些极端,开始默默调整。
早饭前,女儿在一张纸板上写了一份“协议书”,大意是说周末她要好好玩,其它时间会认真做作业。
这是给我们做的保证,可是我们都清楚,她做不到自己在协议上写下的承诺。作业是她想起来就很排斥的任务,并且她自制力较差,所以我们不抱希望,没有当真。
吃完饭,我跟女儿说,等下去图书馆做作业。女儿顿时不满地大叫起来,我立即想起了她刚写好的协议书。
今天是星期天,在她的设想中,今天要好好玩,也就是说,今天不做作业。
刚才写完协议书,她就有了一个今天不做作业的预期,还没来得及高兴,这个单方面达成的协议就被我挑战,她心中自然有很大不满。
我想了下说,明天就要交作文了,今天不写怎么办呢?
这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她也不能不考虑这个压力,我接着说,下午带你去游泳好吧?
女儿不满地说,现在就要去,不要下午。我回答说,上午是学习的好时间,上午不行,只能下午去。女儿依然不同意,气鼓鼓地继续纠缠。
我不再理会她,说了一声,我在楼下等你,然后走出门去。
知道要游泳后,她的第一反应是现在就去,下午也不行,她不愿等。
游泳对她来说,有过深刻的愉悦体验,一想到她就兴奋。可是对她来说,等到下午再去游泳也是一种煎熬。
一边是想起来就反感的作业,一边是想起来就兴奋好玩的游泳,她的心里难免发起一场大战。
我想孩子不能延迟满足,这是一个心理问题。
对一个人来说,能够忍受不那么喜欢的事,以换取迟来的果实,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素质。
我想,这件事我不能让步,上午写作文,完成任务后,下午才能去游泳。
我想通过有意的设计,让孩子体验到,在很多情况下,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换来喜悦的收获,即,有条件满足孩子的期待。
我想,这样的经历多了,她就会接受这种因果逻辑。
目前,我就是想努力做到,在无条件地接纳孩子和老婆的同时,适时地做到温和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