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书到工作,写过不少文档,也看过不少企业的管理及创新模式,借此机会来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思考。题目标题略大,挂一漏万,请多多包涵。
1 知识管理
从无神论的角度来说,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貌似就是人类会使用工具。创造文明并且通过一定的载体(比如文字)传承下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承载着人类知识的结晶,让闪耀的智慧战胜脆弱的肉身和时间的流逝,在慢慢历史长河中化为不朽的永恒。
小时候最讨厌写作文,命题作文,多数考试都是命题作文,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按照出题者的思路,拼凑出最容易得高分的文字。也许是因为字太丑且思想过于跳跃,不喜欢背古文,也不知道如何在阅读分析中揣测出题人的心意,语文的成绩一直60-70分徘徊。很喜欢《坏翅膀》的歌词,作为一名脑洞大开的中二少年注定在中国的考试游戏规则中,处于弱势地位。
造化摆弄着双手/每一个生命被赋予了/本色/凡尘腐蚀的眼眸/容不下看不懂的异种/而惶恐/他们用/
已被摧毁的心/一刀又一刀又一刀/继续摧毁着那些/年少轻狂五彩的梦
到工作后尽管不再需要考语文,但作为一名普通的白领,每日必与文字打交道,收发邮件,宣传文案,技术文档,操作说明,项目资料等等
存储,传递的方式多种多样:打印,快递,邮件,QQ传输,本机PC,网盘,共享盘,系统等等。
工具也有很多:evernote,有道云笔记,onenote,word,excel,ppt,page,keynote,confluence等等
随着技术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公司从原有的单机版office向着协同办公和云的方向发展,集中式的知识管理可以让所有的信息有一个统一的发布源,保证信息的唯一性,安全性,版本可追溯,内容可检索。
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出各种各样的产品,成果,服务,这些东西除了可见的最终交付结果外,也会有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资料。
很多公司 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统一的文档格式,流程规范,导致很多的知识都留在往来的邮件中,或者员工的脑子里,而不是公司的知识库中。导致员工离职后,很多事情变成了谜一样的黑匣子。
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由于存在不对称,不透明;导致很多的理解偏差,沟通成本高,消耗极大,吃力不讨好,累死累活,交付延期,质量也很堪忧。
外国人比较有契约精神,喜欢把不明确的东西都量化写成文字供后人参考学习。 所以在现代化科技PK的过程中,西方文明碾压式地超越了自古以来都遥遥领先的东方文明。文学,艺术的创造很多时候诞生个天才就能创作出很厉害的篇章,但高级科技文明的发展,更加依赖于知识的传承,一代又一代的逐步改善。
中国人做项目,往往叫上很多兄弟,价格压得很低,各种加班,交付出来可以接受的成果,后面的人想知道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以后想改进升级,那么基本就是天方夜谭,所有的东西都在项目经理和技术经理的脑子里。
外国人做项目,前期需求分析用掉很多时间,价格相对合理,不能乱加班,劳动法不允许,交付时间比中国人长很多,质量也会好很多,来一个新的人接手,就能看到一堆资料,也会知道曾经发生过什么,以后要往什么方向走。
中国人的公司适合天才来管理,因为天才不需要过程资料,通过蛛丝马迹明察秋毫,灵感迸发,就能看清来龙去脉,做出正确决策。外国人的公司普通人也可以来管理,因为各种资料齐全,做决策的时候可以看到有很多辅助的判断依据。
一家成熟的公司,需要对现有的各种关键岗位做继任管理。同样对各类的文档也要做知识管理,特别是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公司,如果缺少知识管理,将会成为整个团队的效能输出瓶颈。如果这个时候仅仅选择招募人,扩张团队去解决资源问题,那么显然是事倍功半的,应当是两条腿一起走路。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墨菲定律,错误发生的概率即使再小,只要尝试的次数够多,那个错误也会发生。互联网公司发展速度快,小错误在所难免的同时,也要有针对小错误的解决排期。
一个管理健康的公司,任何一个人的离开,都不会导致停摆或事故。一个管理不善的公司,即使一个很普通的员工离职,都可能导致某个业务/项目的受到影响。
自己会钓鱼,和授人以渔是两重层次。
完成一份工作,发一份邮件,写一个word,和再多花1小时把这件事情整理成一个别人能看懂的流程,标准,并且做成可复制的经验财富,也是两种层次。
工作至今,一直以这样的理念要求自己,完成某件事情后,接手这件事情的人,可以不经口述,看资料就能知道发生过的所有事情,以及遇到问题如何处理,未来该往什么方向走。
刚工作的几年,有些老油条跟我说,有些东西不要写的太清楚,这样你的知识被别人知道了,你就失去了不可替代的稀缺性,你如果有特殊的资料掌握在手上,以后和老板谈升职加薪就可以有额外的资本。我只能表示,呵呵。值得庆幸的是,多年过后,我觉得社会还是公平的,老油条混的都比较糟糕,想明白的人就像一只蜗牛,速度虽慢,样子虽蠢,但在持续地往对的方向蠕动。
聪明的工程师设计硬件和程序,使得计算机能够代替人做很多重复的事情;
同样,规范管理,标准流程,统一文档,可以让我们节省时间,释放人创造力的价值,从一个功能型螺丝钉,变成可以谈谈诗和远方的智能型电灯泡。
2 创新管理
心灵砒霜让人认清事实,少走弯路。
心灵鸡汤,实为毒药,让人走上错误的道路,幡然醒悟之时却发现人生已大半过去。
比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天才是99%的努力+1%的天赋。
很多年轻人,听着万众创新,互联网,O2O热潮,飞蛾扑火般投入了创业大军,自以为有几个想法就可以像乔布斯一样改变世界。
很多人以为只要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事实上本身的能力只能做一个贤妻良母,或者普通职员。 结果折腾半天,发现没有那1%的天赋,99%的努力都是白搭。
人的悲剧莫过于自己的欲望远超实现欲望的能力,最终陷入对别人成功的嫉妒,对自己的失望悔恨。
创新本身不是通过上课学习培养出来的,没有人告诉马云,张小龙该如何创业,这是少数人的天赋特权,天生就会。
但是把创新的灵感火花,变为市场上流通的产品,最终体现在公司财务报表上的利润点,需要整个团队为之不懈努力。
创新,知识型公司的建设,需要依靠成熟的规章制度。下面举个jack老师上课时说过的案例
罗技公司2000年开辟了一个创新大赛,冠军1W美金,亚军5K美金,季军3K美金。 比赛内容很简单,做一个不需要充电,也不用换电池,但却可以一直使用的鼠标。
jack老师 总共出了40个点子,比如做加汽油的鼠标,微波传递能量的鼠标等等,最后一看排名只得了季军,冠亚军出的点子比他还多。
人都有趋利性,以及被认同,尊重的需求,创新需要有物质,精神的激励,这样员工才愿意说,如果员工拿某个创新的点子,出去单干,赚的钱别告诉雇主多,那么就会选择不说。
除此之外,创新也要有完善的评估流程,立项后的执行推动力作为保障;分析从点子到商业化的价值及方法,保证创新是为公司带来价值,而不是玩大yue进,比如索尼,夏普,就因为投放太多资金在 过于前沿,远离消费者的创新研究,结果从时代的领先者,跌落神坛,被逼到需要卖楼和被收购来维持生计的地步。
3 NPDP
上述的这些点子,有些现学现卖,来自 交大慧谷NPDP课程 ; Jack老师谢志杰是台湾冷,斯坦福硕士学霸,经验丰富,幽默风趣。
理论实践需要相结合,最后老师说 想要让一个企业变成具有创新力的企业,除了产品经理要有NPDP技能外;对于中高层管理者更需要了解NPDP的理念,因为只有自下而上拥有共同先进的理念,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且有效贯彻执行下去。
4 总结
期望万众创新最终的结局,除了99%的扑街创业公司和欲哭无泪的疯投,还有1%的创新能够为社会生活带来改善,像摩拜单车那样,锻炼身体,绿色环保。
期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合适并且擅长的事情,并且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让知识和创新插上技术和管理的翅膀,把更多的点子转化为好的服务,带梦想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