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木子读吧陪你的第1321天」
在行业比较研究中,通常需要从中长期和中短期两个视角来寻找赛道,这两个视角的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的区别。
从中长期看,决定产业发展趋势的核心变量主要有三个:
第一,人口周期。所有的行业和公司生产的产品都需要被消费,人口结构会影响行业的需求。比如中国第一、二波婴儿潮当前正步入老年,老龄化将提高医药产业需求。
第二,技术渗透。技术进步会改变行业生态,能够显著提升社会效率,改善生活水平。
第三,产业政策。结合中国现实特征,产业政策能够对行业发展施加非常大的影响。过去30年,我国每十年就会出现一轮产业结构的更替和变迁。1990~200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消费制造得到飞速发展。居民消费意识觉醒推动日用百货和家电先后崛起。
21世纪我国进入工业制造时代,加入WTO让我们开始分享全球化红利,城镇化加速,推动房地产产业链进入黄金期。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步入由大变强阶段,先进制造与消费升级成为主旋律,医疗保健、文娱教育等消费显著提升,先进制造业飞速发展。
展望未来,消费升级和制造升级两个中长期产业趋势比较明确,人均收入提升将推动消费升级走向品牌化和服务化,随着5G乃至6G的普及应用,信息化、智能化也将成为制造业的大势所趋。
从中短期看,行业比较研究更加关注盈利与估值匹配。消费和科技类行业通常用PEG模型做横向比较,就是分析净利润同比增速G与估值PE的匹配情况;金融地产、能源材料类行业通常用PB-ROE模型做横向比较,就是分析ROE的历史分位数与PB的历史分位数的匹配情况。
新一轮科技浪潮正在演化,近年来国内外大环境共同决定科技创新,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科技企业必将迎来大发展,新一轮科技创新已经开始。
第一,发展科创是国家重大战略。“十四五”时期强调科技创新是当前国内外背景下的迫切需要,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企图通过贸易争端和国际封锁扼杀中国科技产业,进一步暴露我国在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前沿领域缺乏核心技术,这不仅制约经济发展,更给国家安全带来隐患。支持科技创新、实现自立自强才是破解之道。
第二,经济驱动力转向科技创新。当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投入转为创新驱动。
第三,科技产业成长环境好。当前我国在部分领域特别是通信技术上取得了后发优势,5G技术已实现对美国的全面领先。近1/3的5G专利申报来自中国公司,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科技企业的封锁将倒逼高新技术国产替代,未来科技企业发展前景可期。
第四,政策支持科创。近年来,产业政策密集出台,支持5G、高端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渗透率将达到20%,在新一轮科技周期中,新技术不断涌现,5G技术、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等新技术正快速发展,应用场景逐渐丰富。
5G的颠覆意义在于连接人与物,速度上比4G高20倍,在云计算、无人驾驶、远程医疗上的应用打下基础。在5G发展过程中,人力不能胜任5G的海量数据,算力、算法和数据是人工智能的三要素,分别对应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
基础层以AI芯片为核心;在技术层,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发展较为成熟,其中智能语音最早落地;在应用层,安防和金融的人工智能使用率最高,零售、交通、教育、医疗、制造有很好的前景。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随着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高,曾困扰电动车的续航问题已得到解决,未来上千公里续航一定能实现。另外,自动驾驶也在快速发展,国内造车新势力均实现了L2、L3级别自动驾驶辅助。
从人口周期、技术水平、产业政策三个角度分析,制造业升级是大势所趋。从人口周期看,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但工程师红利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人力资本基础。
从技术水平看,这一轮的科技革命以5G技术、新能源技术为主,中国在这两个领域并不逊于发达国家。从产业政策看,“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抓手就是制造业的升级。
工信部出台了中国智能制造“十四五”规划,在此背景下,我国制造业正逐渐由大变强,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我国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多重优势主要有三个方向:
第一,制造业正由大变强。制造业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也是一国科技实力和工业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发达国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第二,从总量上看,中国制造业已经具备规模优势。
第三,从质量上看,我国制造业正逐步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制造业重心实现了从纺织品、简单电子产品向机电产品、重工业装备的转变。
大趋势是指一个中期至长期的变化,这意味着它是一个经济方向上的持续的、持久的转变。对趋势或趋势的转变的作用下,整个行业、商业惯例和人类个人的生活方式都在发生改变。
在投资过程中,你希望长期的大趋势方向与你的利益保持一致。一个大趋势倾斜了经济竞争环境,你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寻找那些至少会持续5-10年的趋势。
然后,更近地逐一观察这些大趋势,并研究它们如何为自己指出可能的盈利投资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