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明朝崇祯皇帝自缢殉国后,在中国南方先后建立了“弘光”、“隆武”、“永历”三个小朝廷,历史上统称为“南明”。
“弘光”和“隆武”朝廷都只存在了短短的一年,因为历时短暂,且无有效的举措,所以在史书上都只是昙花一现的一笔带过。而到了“永历”朝廷建立的时候,全国的局势却发生了巨大变化,“反清复明”的呼声此起彼伏!
李自成和张献忠相继灭亡后,其余部基本上都陆续归顺了南明;此前投降满清的明朝旧将也有不少“反正”归明;受满清“剃发令”的刺激,许多地方都爆发了强弱不一的抗清斗争。“永历”时期的天下形势,可谓“风起云涌,群雄并起”!期间涌现的英雄人物层出不穷,如“两蹶名王”的李定国;“北伐抗清”的郑成功;“南昌反正”的金声恒等人,他们虽然出身不同,却先后加入永历朝廷的抗清大业,给清军都造成过巨大伤亡!与这些光辉璀璨的大人物相比,效忠“永历”朝廷的“小人物”则数不胜数。他们虽然寂寂无名,却也是精忠报国的中流砥柱、民族英雄!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位出身寒微,却深明大义的南明将军——张光萃。
《南明史》记载:张光萃,均州人(丹江口)。自成亡后,(归顺南明)授总兵。永历元年,封荆江伯。二年三月,晋侯。~十三年,与清兵战于大理,败殁。
张光萃,本是均州一农夫,因为天灾和战乱被迫逃离家乡,后来加入“革左五营”之一的蔺养成部。崇祯十五年秋,张光萃随“革左五营”由皖西转战河南,与李自成、罗汝才等部会师。崇祯十六年三月,李自成以“通敌”的名义斩杀了罗汝才和贺一龙之后,强行兼并了罗汝才的“曹营”,以及除马守应之外的“革左五营”的大部分人马。为了安抚人心,李自成在襄阳成立“襄京政权”的时候,对罗汝才和“革左五营”的旧部大加升赏。驻守夷陵(宜昌)的蔺养成被授予“左威武将军”,牛万才被授予“右威武将军”,张光萃被提拔为“都尉”。
顺治二年,李自成败亡后,张光萃率部追随牛万才、高一功等人归顺南明,被授予“总兵”。此后,他配合“忠贞营”多次进攻荆州,均因叛徒投降清军而失败,张光萃被迫退守澧州“就食”。顺治三年,“永历”朝廷在广东建立,为凝聚人心、招集兵马,永历帝对各地手握重兵的将校大肆封赏,张光萃被封为“荆江伯”。顺治五年,清军大举南下,南明军队节节败退。为稳定局势、提振士气,永历帝再行封赏,张光萃晋封为“荆江侯”。顺治六年,因为长期的战乱,“湖南千里无烟火~众军乏食”,高一功等部退往广西,刘体仁等部退往恩施,“牛万才与张光萃分掠衡、宝”。在此期间,为获得军需补给,张光萃部与盘踞贵州的孙可望部取得了联系。
顺治九年七月,李定国在桂林大获全胜,趁势挥师北上收复湖南,张光萃受命进攻宁乡、常德。占领常德后,当年十一月,张光萃和总兵张景春合攻辰州。辰州守将徐勇原是左良玉部下,后随左梦庚投降清军,是一位久经沙场、骁勇善战的猛将。由于徐勇身先士卒的顽强抵抗,明军惨遭大败。
顺治十二年五月,张光萃与夔州土官谭诣等部收复夷陵后,驻军黄陵庙。之后随局势发展,又长期转战于湖南、贵州之间。顺治十四年,孙可望在“交水之役”中败于李定国后,投降清军,张光萃“以党孙可望”而降为“荆江伯”。
顺治十六年,清军占领南明的“滇京”——昆明,永历帝退往缅甸。张光萃由贵州进入云南,准备“勤王护驾”。途经大理时遭遇清军主力,张光萃亲率部众奋勇杀敌,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欢迎评论,关注更多文章
明代楚王世系及震惊朝野的“楚藩风波”
一个崇祯倒下九个皇帝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