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作为“两会”热词,既掀起全国人民的讨论热潮,也成为地区发展的第一驱动。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促进和提升国家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唯有抓住“人才”这个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倾心引才、悉心育才、真心爱才,才能实现新质生产力新的跃升,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中立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发展主动权。
“倾心”引进人才,聚人才之势助新质生产力发展之势。“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发展新质生产力,从一定层面上来说,谁占据了人才“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当前,产业能力竞争、高科技能力竞争、市场能力竞争空前激烈,人才成为应对这一系列时代挑战的决定性因素。坚持需求导向,围绕未来一个时期科技攻关任务和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分领域、分地区梳理好重点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和引才目标“三张清单”,加大对接引进力度,定向引进顶尖人才和标志性领军人才。加强校企沟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各地企业和社会组织要主动与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对接,发挥高校培养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为企业定向输送新鲜血液。聚焦优势资源、特色产业、未来规划、发展机遇,带着招牌去宣传、带着政策去揽才、带着口碑去招贤,同时结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需要,不断补齐高层次人才稀缺“短板”,以颠覆式跨越实现人才“济济一堂”,真正聚人才之势助新质生产力发展之势。
“全心”培育人才,以人才之兴赴新质生产力蓬勃之兴。沃枝叶不如培根本,根基稳才能枝干正。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要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尤其需要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政校企”联合育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对口人才。政府部门要立足“顶层策划、系统谋划、多元培育、供需匹配”原则,牵头推动辖内重点企业与重点高校达成战略合作,建立起全链条人才培育体系,实行“菜单式”教学、“订单式”培养,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同时也要放眼大局大势,持续加大对新材料、新能源、绿色发展等新兴领域人才培养力度,在新产业中培养人、在新模式中锻炼人,切实提升高水平人才能力水平,真正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好急需紧缺人才,让广大高水平人才放开手脚尽洒聪明才智,自身潜力得到充分迸发。
“真心”爱护人才,以人才之功务新质生产力成果之功。“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人才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对人才的成长至关重要。要树牢“人人皆为可用之才”的“大人才”理念,破除用人上的偏见和保守思想,以“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善者,不疵细瑕”的气度用好人才。要贴好人才潜心研究的“护身符”,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人才放开手脚“攻坚克难”,要敢于拿出真金白银,解决人才生活、安家等后勤保障难题,为人才提供全方位、全流程、高品质服务,真正实现从“留人”到“留心”。要寻找人才有位可为的“最优解”,积极盘活本地人才资源,开展人才和项目之间“一对一”精准对接匹配,努力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破除人岗不匹配、人才闲置、人才边缘化等难题,让人才真正能够有位能为、有位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