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这又是一篇所谓的“影评”。
本片改编自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说,这位作家可不得了,他也是《肖申克的救赎》的原作者。
影片故事发生在2003年。
自幼失去母亲的小男孩克雷格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年迈的哈里根先生“聘用”——每周三次去家里给他读书听。独居的哈里根事业有成,虽然富有,但性格孤僻怪异,基本不与外界接触。除去每小时五美元的正常“工资”,小克雷格每年还能收到四次“员工福利”,哈里根先生手写的贺卡和一张刮刮卡彩票。
这份读书工作持续了五年时间,克雷格也从少年儿童成长为一位帅气的高中生,期间这一老一少相互陪伴,他们谈论书中的内容,也聊人生,相处融洽。一次,因为克雷格刮哈里根先生送的彩票中了三千美金,为了表示感谢他就送了一部手机给老人家,并且在哈里根先生去世安葬时,克雷格偷偷的把这部手机也放了进去。
怪异的事情从此发生。无论当克雷格思念那位老朋友或是被人欺负需要倾诉时,只要拨通哈里根先生的手机就总能得到回应,他提到过名字的坏人也会离奇丧命。
按剧情来说,这应该是部鬼幻惊悚片。可能很多数人把关注点放在克雷格与手机的互动上,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时老哈里根先生收到手机后,他关于未来人们使用手机的预言。
哈里根先生之前是没用过手机的,他家里没有电视和收音机,只有在想听乡村音乐的时候才去车里用车载广播听一会儿。在他看来,有了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你就想花费时间使用它们;大家用手机看免费的文章,接受免费的信息(以前都得通过付费订阅报纸才能看到),但是一旦不免费会发生什么事情?一旦形成手机依赖,人们会不会被假新闻所操控,是不是还会有涉及到隐私问题……尽管哈里根先生想到了这些隐患,但是他自己也没办法摆脱,在听克雷格读书的时候也摆弄着手机,甚至到临死时都在手里攥着。
影片的最后,克雷格把那部“通灵”的手机远远扔进水里,原本想把新买的手机也丢掉的,不过犹豫再三后,却又塞回口袋里了——最后这个镜头可以说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了,每个人都离不开那个小方盒子,因为没有手机就等同于没有生活。
那么让人深思的问题来了,到底是我们占有了物品,还是物品占有了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