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瞬间,可能是一个教育的契机;一个细节,可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一个教育小举动,可能成就一个梦想。
——题记
说起班上的学生小锦,很多任课教师都会摇头。他无心向学,课堂上常开小差,极少完成作业,测试成绩一直是“个位数”。
而且,你督促他,问他原因,他不是找各种借口赖皮,就是干脆一声不吭,低头玩自己的东西。更可恨的是,一次他把一条壁虎放进讲台上的粉笔盒里,吓得女音乐老师大惊失色,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到班来上课。
小锦的他父母长期在外地做工,不大关心孩子的学业。长期下来,班主任老师也不怎么理他了,认为“只要他不捣乱就算OK了”。
这是一次单元测试课,学生们领了卷子就忙着答题,看到教室里安静下来了,我就悄悄找了个位置,拿出带来的书看了起来。
过了十多分钟,当我再次巡看时,发现小锦双手搭在桌面上,仰着头愣在位子里。我走近轻声问:“怎么不做了?”
“我没有笔。”
哦,果然两手空空,“你的笔呢?”我追问。
“找不到了。”他显得很平静。
怎么可能呢?我感觉是在敷衍,找借口偷懒。这个家伙,我瞄了一下他的试卷,发觉选择题的都答了。就奇怪地问:“不是说没笔吗?怎么这些又填写了?”
他指了指邻座的同学,“是用他的笔的。”这个座的学生举起了手中的笔:“我们共用这一支笔。”
这个邻座的同学,与小锦也基本上是“一路货色”,学习上也比较懒,现在也是拿着笔在装模作样,他也乐于共用一支笔了。
我问周围的同学有没有带多的笔,大家都摇摇头。
本来,我也会像其他的教师一样,对他的这一情形“多见不怪”而有点麻木了,最多是强调他补上,要求他下次带笔,虽然明知往往是“不了了之”——谁知道他下一节课又有什么鬼把戏——逼急了,他甚至会干脆不上你的课!
这时,我突然记起自己带来了一支笔,是准备在看书时作些备注之类用的。
于是我说:“真巧呢,我带来了一支笔,给你用吧!” 说着就拿来递给他。
很多学生投来惊讶的目光,像在说:“咦?老师不但不批评,还借笔给他呢!”
小锦抬头看着我,带着略感意外又有些许感激的表情,缓缓地伸出手来,拿过笔就埋头写了起来。
这一次,他特别的认真。
更让我惊喜的事还在后头呢——一连数天,他在课堂上很积极,练习一次不缺。想不到一次小小的举动,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我在反思,若当时我用一般老师的“常用方法”去责问他,他定会据“理”力争,为自己开脱,也极易引起师生关系的紧张。而教师给的一支笔,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宽容、尊重和期望。看来,是我们教师对像他这样的觉得“看不顺眼”的学生的态度有问题。
这一支笔,使课堂增添了温馨,更使我懂得了如何从细微处去尊重、关爱每个学生。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总爱在上课时,悄悄带上一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