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网络中级五期梁艳分享2143天,2023.04.02
坚持到底是一种以尊重的方式对待十几岁孩子的四步法,即便在他们抵制时也能教给他们合作、人生技能和承担责任。坚持到底不仅是对孩子,更是对父母。坚持到底是帮助十几岁孩子遵守约定的方法,也是专制或娇纵的一种极好的替代。——以上摘自《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一书。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即便在他们抵制时也能教给他们合作、人生技能和承担责任”。回想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和孩子坚持到底的事情呢?比如孩子小时候学钢琴、绘画、舞蹈等,有没有学一段时间因各种原,不想学了,然后就放弃了,说不好听点叫半途而废。“不想学了”可能是家长的意思,也可能是孩子的愿望,总之双方都没有坚持。但凡有一方希望继续坚持,或许就可以协商一个对双方来说相对能一直的坚持到底办法。记得一位老师说过,在孩子小的时候,尤其是12岁之前,如果听到家长抱怨自家孩子学什么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不能持久,或三分钟热度,等等,那么大概率都是作为“执行坚持到底的人”~父母~没有坚持到底。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呢?尤其是儿童期父母给孩子报的各种兴趣班,有几个是坚持到底了呢?如果有那么一两个坚持到底了,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的坚持对自己、对孩子的意义是什么?想要放弃却坚持了下来,孩子从中学习到了什么?这对他未来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孩子看到了在坚持的过程中,自己拥有哪些良好的品质呢?即使没有“坚持到底”,而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又继续往前走了一段,那么在这一段中孩子学习到了什么?与人合作的弹性处理方式,又或是这样的坚持带给孩子的好处是什么,又或对此不能够坚持到底的结果而承担什么责任,责任带给孩子的又是什么,等等。或许是否坚持到底已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磕磕绊绊”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习到了什么才是重要的。
坚持到底仅这四个字,听起来就很是不容易。记得曾经有位老师说,她喜欢用“持续”去做某事,而比较排斥用“坚持”。两者带给人的感觉非常不同,“持续”是自然地、自觉的、比较轻松地去做事,而“坚持”就完全不一样了,比较“硬”、虽有主动但也有被迫的意味、很有压力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勇气和毅力等。有时候仅仅听到“坚持”两字,就会想到“苦行僧”般的过程,就会退缩、放弃。没有开始就结束了。所以“坚持”本身就需要力量和支持,何况要“到底”,那么就更需要在坚持的过程中,自己的努力、付出等被看见、被肯定、被鼓励,甚至重要他人一起参与进来,共同坚持到底。凡事都不止一面性,那么“坚持到底”也不例外,在看到“坚持到底”带来的益处时,同时也要考虑“坚持到底”会不会有不好的一面。或者思考“坚持到底”的意义是什么?这个意义是利于孩子还是从家长的角度考量的,同时还要考虑与之相关的可能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