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或者说打坐,冥想,内观。
一说起打坐,国人都很熟悉,但是多数应该是怪力乱神,武侠小说里的内功,迷信宗教之类负面的印象。
而近年比较流行的冥想,和瑜伽一起,则显得洋气时尚。
现在国内的瑜伽冥想,是美国六十年代嬉皮士运动发展起来的产物,综合了中国日本的禅宗思想和印度瑜伽,加上商业化运作,可以开班批量生产的。
众所周知,披头士、凯鲁亚克乃至乔布斯和凯文凯利都有禅修的经历,但他们的禅修其实内核更多是日本禅宗的东西,跟中国的已经面目全非。
那中国的是什么样呢?
如果说禅修打坐,第一印象就是和尚,但是禅宗是到后来才发展起来的。
其实,打坐是佛家、道家、儒家三家入门修行的共同手段,当然,由于思想不同,他们的“心法”也不一样。
中国本土最初的发源,应该是导引术和气功,经过巫医和道家的交流发展,而成一系。
自古巫医一体,中医又套用道家修炼的术语,所以应该算作同宗。许多中医都会导引气功,也是由此而来。
道家我们一般印象是出世隐遁的,但其实他讲的是超人哲学。
性命双修,命是身体的锻炼,性勉强解释为精神世界的完善,最终要成为完人,得道成仙。
那么无论是身体的锻炼还是精神上的修炼,打坐都是入门且必要的手段。
所谓搬运气血,内丹,都是打坐的术语,而由于道家术语过于隐晦,又多指代,道藏又浩如烟海,所以方法众多,又显得神神道道的,难以普及。
佛家,自传入中国,不知是自带而与道家交流,或者只是吸收道家修炼的方法。
反正好像很早就有坐禅,打坐的行为。也因为佛教的影响力之大,让人一直觉得打坐是只有和尚做的事。
而佛家的打坐方法,最为细化,安全,但也最为繁复。
儒家可查可考的,一时想得起来的,有打坐习惯的名人,有苏东坡,王阳明,曾国藩,钱穆等。
有些追溯到孔子论语中坐忘,心斋的,毕竟太久远,存而不论。
苏东坡不用说,一生与僧道交游,留下许多记载。
王阳明龙场悟道也是有名的记载。
曾国藩因为日记翔实,记得有记载他每日需要静坐多久涵养精神,好有精力应付工作。
钱穆是近代人,在《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一书中有自述,有人说钱穆活到90多岁高龄,得益于静坐工夫甚多。
儒家从宋朝三教合流之后,就不断吸收佛道两家思想,大概静坐也是一样。
儒家是讲入世的,说白了就是读书做官,每天要应付各种事,所以他打坐是讲实用的,而且手法也比较简单的,不像道家佛家的修炼,要成仙成佛,带着宗教哲学色彩。
那么我们现代人为什么要静坐?
其实和儒家的追求一样,实用第一,恢复精力,涵养精神。是要保持健康。
如何静坐?
静坐没有场地限制,环境安静不被打扰即可。
时间上,我看的资料说以30到40分钟以上为佳,我自己体验下来也是这样的,一二十分钟有时根本还没静下来。
至于现在的冥想,很多是要音乐要香薰。
我没有深入了解过,但是以我想来,还是要安静为好,无论什么音乐,总会分散注意力。
至于香薰,我尝试过焚香,有些香是会有帮助,但是如果门窗密封,还是不点为好。
衣服要宽松。
姿势一般来说,能盘腿最好。因为坐得稳,一开始可以单盘,慢慢再双盘。
我试过放松坐在椅子上,脊椎拉直,不靠椅背,也是可以的。
一开始会很撑不了多久,很快就酸痛麻痹,慢慢就好了。
下颔微收,两肩自然放松,保持脊椎成直线。
那么重点来了,就这么枯坐吗?
各种杂念此起彼生,该怎么办呢?
简单的有数息法,意守丹田。
数息法就是数呼吸。
守丹田,上丹田在眉间,中丹田在两乳中间,下丹田在脐下三寸。
上丹田容易引起头晕,所以男子守下丹田。
女子因为身体构造问题,守中丹田为好。
暂且写到这里吧,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和我交流。
等再讲一下关于气感的问题,任督二脉大小周天的问题,还有禁忌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