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想来算是个新生事物,和腾讯推出的同类型产品QQ相对来说,市场推广速度与用户的迭代效应应该说远远超脱了最初的预期。与QQ群一样,微信群现在笔者的手机中可以说不胜枚举。不可否认的是,微信与QQ虽然同属腾讯公司的产品,但是受众群体不一样。前者主要面向的是主要是学生及非工作群体——讲的是是人际关系,形成的是圈子;后者主要面对的是工作群体,讲的是人脉关系,形成的是圈层。关于微信群的运营,受天津某知名微信群群主的委托,在此想简单谈谈自己的思路。或可不至于落到“僵尸群”、“广告群”与“公车群”(完成公共任务,之后大家各奔东西)的下场。
曾经风靡一时的“异业联盟”,为何最终难逃寂寞
我记得“异业联盟”这个词,大概在五六年前最为火爆,各种打着“异业合作”的口号,各种线上与线下的活动弄得不亦乐乎。但是大家会发现近一段时间来,这种类型的交互方式好像越来越不景气了。我们说“异业联盟”的存在价值型在哪里?从短期来看:群内的所有成员不是都跟群主“关系好”,而是群内的每个成员之间都存在“内在需求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否则很快就会变成“广告群”。“内在需求关系”是什么?简单说,,“你刚好需要,我刚好专业”,再加上我们与群主都熟悉,这个就“成了”;你若是本着在群里“挖掘需求”,最终受到质疑的还是“群主”;还有一种模式就是,借鉴现在QQ群比较成熟的运作模式,群主有资源,但是想进群的话怎么办?交会费!但是目前看来微信群不像QQ群这样的“被动收费”——想进来先交钱,而是要靠群主主动拉人,然后钱交给群主(客观讲“管理员”名存实亡,是个花架子)。总之集散的资源价值性不高,自由连接的资源又太“空洞”,谁的时间都是宝贵的,谁也不愿意陪着群主玩了……
资源差异性、过渡倾斜性、过程激励性助力微信群建设
坦白地说,现在的微信群很多,但是真正能够懂得运营的群主并不多,换句话说很多的微信群还停留在“公共场合”的阶段。首先说微信群如果谈运营,首先是要从社交性向功能性过渡,如果从这个角度说,单一的一个微信群是很难进行运营的。往往要在一个主题的情况下,形成几个微信群互相影响。就跟打仗一样,一艘航空母舰在海上往往就会是“一个活靶子”,真正的“航母战斗群”才是有战斗力的。微信社群不同于QQ群,群主最好有自己的核心资源,形成内部向心力,否则很难形成有效的管控:这就要求群内的资源具有一定的稀缺性,而且作为群主要在某一领域有一定的话语权。我们这里提到的过渡倾斜性,是从商业模式的角度说,我曾经在很多场合说我——其实微信朋友圈还是有一个非常容易挣快钱的方法,那就是根据相对模糊的算法,能够通过付费的方式定位在某个固定时间段内你在朋友圈发布的内容——这样的话朋友圈就变成了一个“大网盘”,在任何时候,“付费玩家”和一般玩家都是不一样的,几个社群之间有过渡,通过付费的方式/或者非付费(做出重大贡献)的群友能够优先得到紧急,进入到一个新的社群,这样社群与社群之间是良性流动的。每一次人员的流动不是简单的“被踢”,也有可能是进入到一个新的社群——这种“倾斜性”就出来了。最后一点我们说要有“过程性激励”,就是在微信社群的运行过程中,群主的激励不是简单发个红包这么简单,要随时给群里的每个人去谋福利,站在社群成员的角度想一想,他们的实际需求在哪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