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没有时间专门锻炼,于是便在上午带儿子去金源给小朋友买生日礼物时,选择步行,来回都可以沐浴阳光。
一点钟赶到优山美地,听花椒老师组织的美高、美本留学说明会。我们没打算让孩子去美国读高中,但是上周六见花椒老师时,她推荐我来听一听。主讲的是美国私立高中suffield的面试官和来自美国的教育规划师。了解更多的教育信息和培养方式,在走自己的路时,也更清晰周围的情况。所以尽管活动时间长达六小时,我还是去了。
在国内与在国外读,的确是不同的规划,到一定时候,是无法兼顾、必须做出选择的。在场的多是打算让孩子读美高,不少是在国际学校就读。据说在国际学校,六年级时已是全英文授课。不过在国际学校学生家长也有烦心事儿——全英文授课的情况下,孩子的中文会退化。而中文,比英文难掌握。
花椒老师是英语老师,却很强调母语学习。她建议如果国内公立校的孩子的时间不够用,宁可先集中精力把语文学好,用母语拓展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然后再向外语迁移。最麻烦的是母语丢了,英语也学得不怎么样的孩子,很快就会遇到思维发展的天花板。
另外,对于双语背景的孩子,文化认同很重要。她举例说,在美国有的华人的孩子,在十多岁的时候,会跟父母说:“别跟我说中文,丢人!” 这话很让父母伤心,也会影响亲子关系。现在,他们看到中国发展机会多,到了大学又想补习中文,也不是一下就能补回来的。
因为工作原因,花椒老师见过很多双语背景的孩子,了解他们内心的迷茫和痛苦。对个体生命来说,文化认同比我们目前想象得还要重要。她甚至遇到过,在美国已进入上流社会的亚美混血儿,因为找不到自己的文化归属而自杀。
交流的时候,有一位孩子的妈妈说:“孩子的确过得简单快乐,但看孩子写的文章总觉得思想太浅……”。这让我想起一句古语——“文章憎命达”。深邃的文字、有冲击力的艺术作品,是生命挣扎、思索、浴火重生的记录与表达。
对于人生,我们需要更通达地去看。想清楚、看清楚了,就没那么多纠结和困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