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小学都经常用,学习有理数引入进了负数,还是乘法分配律,你觉得简单?你错了,她们的思路五花八门。
乘法分配律:a(b-c)=ab-ac
去括号:-(b-c)=-b+c
两者结合:-a(b-c)=-(ab-ac)=-ab+ac
这三个公式匹配练习题,经常练习演板。结果有一天,有一个班上的好学生演板时却站在黑板前发愣,他的五官挤在一起涩涩地问:“老师,你成天说去括号,括号前边是负号括号里边要变号,现在我弄不明白的是,括号前边眼看着不是负号,括号前边明明是个乘号,为啥还要变号?”
我呆了,这问题有道理。我压根儿没想到有这样的问题压着学生一直在困惑,我前面讲了好多节的课我都讲了啥?我什么都没讲?我有责任!最起码这是个动脑筋的学生。
我让学生两种选择:一种是先乘法分配律,再去括号,两步走,不容易出错;另一种方法可以看成一个负数×括号,直接分配律,一步到位。我自认为我讲的很清楚,我自认为两种方法不是想用哪个用哪个?
我错了,两种方法不能同时教。
我得讲清楚减法和乘法同时,先算乘再算减,所以先乘法分配律,再括号前面是负号变号,然后让他自己反复练习一直到认可这种运算顺序。再引入一步到位的方法。
在这种c类班中讲数学题,他们不会因为你讲的东西自己琢磨把新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而必须反复强调反复练习他们才会有印象,才会理解。
孔老师说,她们班合并同类项讲了六节课,学生还是不会。全年级14个班14个数学老师,两个最好的班A两个稍好的B,其余的10个班都是c类也就是最差的,我们在一起教研时,4个优秀班级的老师还在发愁苦恼学生掌握得比较慢,而我们这些c类班的老师更是吐槽的多,这时候我也是苦笑,其实我们每个班都是那个样子。
就连体育老师都在吐槽:如今的孩子都傻乎乎的,放在以前,好学生都是体育课上生龙活虎地练习,不好应付的学习差的,你让他体育锻炼都困难,现在好学生也一样,体育课就是不动。
前天晚上,我向一个家长吐槽他的孩子,我们同一个小区,这孩子应该小学四五年级已经跟不上,六年级的分数的加减乘除,他压根儿不会饭后我进班总是让几个学生演板,然后一一指导,他只说“我不会”。有一次我辅导他一个题我说这个地方丢了一个负号,你让他写他反复,说我不会,就不抬手不动笔。直到我生气,让其他学生拍着视频我给他讲,一步一步的讲,他才磨磨蹭蹭的把数字写上,但是我明显的感受到,你给他讲的时候他是不听的,是被迫无奈才开始动笔,他仅仅是怕我讲的时候他不写,我把这个视频发给他的家长,如果不是拍视频,他不会动笔写一个字。
我每天晚上做梦都是班上乱糟糟的教室和嚷嚷的学生,梦中给学生讲题,昨天的梦是给思雨讲,我可笑我的敬业,我可笑我的失败。
转念一想,才两个月,我怎能把一个学困生转变成优等生?我又不是神,安慰自己,慢慢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