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暖气的南方要怎么过冬?三年前你问我这个问题,我能跟你说出一堆大道理,没有暖气怎么过不了冬了,我们家冬天从不开空调,也没见冻成狗。最多就是在家也要穿着外套。
昨天我是晚饭时候到家的,白天是在开着空调的寝室以及同样开着空调的火车上度过。寝室里当然开着空调,虽然在上海读书,但是我有两个室友是北方人,她们根本就不能理解在寝室里还要穿着棉袄的生活,还有一个虽然家里不通暖气,但是比我家要北,家里也是冬天开空调的。于是寝室里冬天很好过,开着空调暖洋洋,唯一不好的就是空气质量不行,室友没事吃个烧烤吃个鸡排,寝室里就一股子奇怪的味道,晚上又不好通风,只好等气味从门缝里慢慢散去——这样有个好处是我自己绝对不会想到吃烧烤和鸡排的,闻着味道就受不了,吃着还能好?
昨天刚回家的时候感觉还好,我穿着加绒的裤子,没穿棉毛裤,上衣也就棉毛衫羊绒衫加羽绒服,回家之后把羽绒服换成棉袄家居服,还跟妈妈说呢,这个冬天真的不太冷,去年我早就加上棉背心了。
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问题就大了,上下各一个热水袋,被子是寝室的两倍厚,上面加了小被子和小毯子,脚下还有一个枕头压着。被窝里上面一个热水袋抱着,下面一个热水袋捂脚。坐在被窝里瑟瑟发抖,刚洗过的手冰冰凉,本来想涂身体乳的,根本没有勇气把冰冷的手伸向自己的腿,下不去那个手。妈妈还担心我一直坐着玩手机不睡觉,天哪我怎么可能坐得牢,这时候手机就算有天大的吸引力我也不可能让我的手一直晾在空气里的,血液都冻得不会流动了。昨晚用讯飞语记写完日更流水账就随便改了改没识别出来的字,立刻就睡了。
早上本来想八点半起的,想着昨晚十点半多点就睡了,这睡眠不要太充足,绝对起得来。我果然是高估了自己。睡肯定是睡够了,问题是外面下雨,天阴沉得很,这种湿冷湿冷的天气我真的不想离开温暖的被窝——此时不冬眠更待何时?八点半闹钟响完我在被窝里“预备起床”,预备着预备着又睡过去了,醒来一看九点半。好吧,再不起就直接可以睡午觉了,一狠心把自己与被子分离。
穿上棉毛裤、羊绒衫,在棉袄家居服外面再套一个羽绒背心,去洗脸之前把热水袋充起来。
没有用,吃完饭之后我坐在餐桌前,觉得自己的脑子都是僵掉的,从手到脚都冰冷,什么都不想做,也清楚地知道不能去睡觉,一躺进被窝就别想出来。去书房拿了本书看了一会儿,书房朝北,冷得跟冰窖一样,都不敢细细挑,红楼梦完事儿。
没看出什么所以然,楼上楼下到处瞎蹦跶,蹦蹦跳跳倒真的让自己热了一点起来,又找了一件特大号的黑色羽绒服穿在所有衣服外面,然后给自己头上带一个傻乎乎的黑色毛线帽——照一下镜子,哪里来的熊瞎子。
终于慢慢的不太冷了,趁热打铁煮了一碗面当午饭,虽然早饭是十点半吃完的,但是午饭作为一种仪式还是要吃一吃。煮面是我的拿手好戏,开火,加水,加面,加菜,加蛋,加酱油,出锅。一碗热腾腾的面让我满血复活——当然也可能是大羽绒服使我散热变慢,总之我活过来了,能开始学习了。二专论文让我知道人文学科的论文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好写,当然也有可能是我没有经验,总之我对我们经济学的论文有了更多的认同感——我有理由相信我就是对自己熟练并且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的东西有认同感。不过这无伤大雅,总之我开始认真学习stata,从头开始学,我不相信我学不会——学不会我也就不用读研究生了,趁早找工作去。
期间热了一个橘子连皮带肉地啃掉,再楼上楼下跑一趟自制热量,玩一会儿,看看微信里的留言。爸爸妈妈快要回来了,我想了想还是不要把今天的日更留给晚上被窝里瑟瑟发抖的我,还是在晚饭前解决掉吧。没有想好写什么,所以仍旧是流水账,不过确实可以在爸爸妈妈回来前把晚饭的桌子腾出来。
太阳公公快出来吧。虽然我今天大致适应了家里的寒冷,但是效率明显不行,电脑都冷得充不进电了。太阳公公和我和我的电脑都要加油呀!
坐标:北纬29°25′—29°47′、东经121°03′—121°46′。都在北纬30°以南呢,没道理冷成这样,一定是我太娇气了,要加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