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
去年冬季的一天,从惠州打的到东莞樟木头,一路上与司机小伙子聊天打发无聊。的士司机是广东潮汕农村的人,三十多岁的样子,很健谈,说他兄弟姐妹有七个,他最小,小时候日子过的很苦,全靠父母辛苦节俭,在物质相当贫乏的岁月里苦扒苦挣,受了许多磨难才把他们兄弟姐妹都拉扯成人。苦尽甘来,七个兄弟姐妹现在过的都不错,最次的他也是小康之家。七个儿女都很孝顺,髦耋爸妈极为开心,感到晚来多福,人生美好。小伙子的言谈里尽是对父母的敬重和爱戴,满溢着恭孝的殷殷之情。
小伙子的话让我赞叹,也颇多感慨,有不少社会青年把亲情看的很淡,啃老啃的天径地义、理属当然,使唤父结母胜过指使保姆,有些老人们倾诉起来烦不胜烦。小伙子的一番言谈令我耳目一新,感到特别的舒服,疑是喝下了一罐蜜汁,甜到心底。自然而然地对小伙子甚有好感,由衷地说:“你的人品真好,你父母的付出值了!”接着我好奇地问道:“你父母读过多少书?把子女们教育的这么好。”
小伙子脸红了,尴尬地说:“我爸小学毕业,我妈是文盲。”
我蓦然想到“棍棒底下出孝子”俗谚,脱口又问:“是不是你爸爸棍棒教育的原因?”
小伙子讪然,转而笑道:“老先生,没文化的人不一定就是蛮不讲理的人。其实我父母很少打我们的,连骂我们也是极少的,人家说严父慈母,我们家是憨厚父母,两个老实农民都只知拉扯孩子过日子,不知道思想教育。”
小伙子的话,让自以为是的我臊的老脸通红,便虚心而又好奇地再问:“你们兄弟姐妹都很教顺父母吗?”
“那是当然,他们当哥姐的,是我的榜样。”小伙子应声回答。
我问:“你是从小就是这样看父母的,还是长大之后才明白孝敬的道理?”
这一问引发了小伙子的兴趣,侃侃说道:“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敬重父母的思想观念也是从小逐渐形成的。我们兄弟姐妹从小在父母的拉扯下生活,天天看着父母的辛苦劳作,享受着父母的心血呵护。父母的辛劳汗水,殷殷亲情时时在灌溉我们幼小的心田,我们兄弟姐妹的心田装着父母厚厚的爱,切切的情,哪有不思回报的理?我们从小就想着将来出息了,要好好回报父母。因为小时知道感恩,长大了懂得回报了啊……”
小伙观点引起了我的深思:是啊,父母的行为无形中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小伙子的父母看似从来没教育过孩子们,实际上他们每天的生活行为一直在影响着孩子们的思想观念,默默无言中起到了重要的、决定性的教育作用。怪不得孟母为了培养孩子而择邻,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我散发性地想开去,想到了社会上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诸多教育专家之言有理有据,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见得广泛地被人们接受并运用。我还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越是出身贫穷家庭的孩子,越懂得感恩和回报。仔细想想,教育还得从父母自身行为做起,“从来纨绔少伟男”事出有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