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你,你为什么再三地错杀好人!”
“师傅,他们都是妖怪幻化成的人形,想来取你的性命啊!”
“住口!你屡教不改,看来为师是管不了你这泼猴了。你走吧,我再也不想见你。”
“师傅,师傅……”
《西游记》真是百看不厌,每次看到三打白骨精的章节时,我都又气又急。气的是白骨精的用心险恶和唐僧的好坏不分,急的是孙悟空被误会后的百口莫辩。
我们以旁观者的视角看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自然知道给唐僧送食物的村妇是白骨精变的。不过,若是我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遇到类似的事情,恐怕没几个人能保持头脑清醒,识破对方的诡计吧。
为什么唐僧一再地被白骨精蒙骗呢?
因为他过度自信!
在他的世界里人性本善,身为出家人对待周围人自然是慈悲为怀,热情好客的老人家怎么可能跟妖怪有关系呢。就算悟空及时出现一棒打走了妖怪,他也不听劝告反而训斥悟空的残忍。
悟空的通天本领此时在他眼中比不过自己的直觉,依旧按照自己固有的思维在看待问题,这样的话被白骨精骗三百次都正常!
造成麻烦的,并不是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而是我们所知道的事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
我在大学期间,给我们上马克思主义这门课的是一位看起来很面善实际很严厉的老太太。这位老师对我们要求严格,除了出勤率和作业外,每个人都必须上讲台去讲10分钟的课本内容。这让大家很抵触,觉得这么做费事儿又无聊,不过我心里倒是很期待自己上讲台,在这么多人面前好好表现一番。
我们班是最先开始讲的,老师让我们认真准备,我心想不就是上去讲10分钟嘛轻松得很。我做了12页PPT每页上面的字不超过7个,因为大家说乔布斯演讲效果之所以那么好,原因在于他做的PPT上的字数很少。
到我上台,我用讲台上的电脑打开PPT却发现文字图片的格式不对,艺术字显示混乱。我提醒自己不要慌,反正PPT上没几个字,不用它也能讲好。于是我开始讲了,之前只是列了个大纲没写稿子,讲一两句话就卡住了,“嗯”“额”“这个,那个”的语气词频频出现。
我有点儿着急了,语速越来越快说话声音也变了调,最后讲了6分钟就草草收场了。下课时老师说我太过紧张而且逻辑混乱,事先肯定没好好准备。
我也很困惑,为什么别人在讲台上讲得很流畅,就讲10分钟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轮到自己做时却手忙脚乱?
后来同学跟我说我太过自信了,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做起来未必。
之后我多次在书中看到过这个观点:
在进行自我评估时,我们尤其容易受到过度自信的困扰。
国外有研究表明当人们说他们有65%70%的信心是正确时,实际正确率只有50%;而当他们说有100%的把握时,通常只有70%85%的正确率。
人人都对自己保持着不切实际的积极看法,高估自己控制事情的能力,低估存在的风险。
这也就很好解释为什么学生每次考试完,自己感觉良好而最终的分数会低于预期;无数人在股市疯涨时依然不听劝告的投入资金,他们盲目乐观认为自己还能分一杯羹。
那么,我们为什么常常过度自信呢?
- 1 优越感
相对于别人,我们对于自己有不切实际的乐观态度,看待未来也过于理想化。
- 2 认为自己能控制局面
我们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 3 无法估计所有突发事情
我们能力有限,无法预料到自己可能出错的全部方式。
- 4 强化既定认知
我们倾向于有选择性地寻找跟自己观点相符的信息,巩固自己对已经相信的事物的信任。
诚然,自信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很重要。但是我们需要的是有理有据胸有成竹的自信,而不是毫无根基自我膨胀的过度自信。工作生活中,过度自信会让我们相信成功的概率很大,做出很多草率决定。
所以,我们首先要承认自己可能会自大。
在考虑自己专业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时,提醒自己过度自信的问题。
然后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寻找与直觉相对的信息,常常会发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