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这座拉面穿过的城市——
啊讲错了,这座黄河穿过的城市,是带有味道的——牛肉面的香味,从清晨开始,就弥漫开来,渗透到每一条街道。
可别叫兰州拉面。柜头收钱的头巾阿姨一定会嗤之以鼻:“我们一直叫牛肉面的,外边叫兰州拉面的都不正宗。要几碗面?肉要不要?蛋和小菜?”
肉蛋双飞
兰州人回乡,第一顿总是要去“嗑牛大”,还不忘嘱咐面口师傅:“多加辣子!”
到一个地方旅游,有个铁律:“看哪儿人多,肯定好吃啊。”这句话在兰州不适用。到了饭点,几乎每家牛肉面店都得排着队——这饭点,可是从早上6点延续到下2点的。
天还没亮,来吃头汤面
吃面的程序很野,有一套连贯又分离的规则:门口点单,换上票子,走向面口的长队,选你想吃的面型,比如优雅的“三细”,在经历了拉面、煮面、盛汤、舀辣子的过程后,一碗热透了面碗的“牛大”出现在你面前,你需要托着这碗面,迅速占领一个空位,然后跑去切肉档口,取上牛肉、茶蛋和小菜。肉蛋都潇洒地划入汤中,叫“肉蛋双飞”。占座可不是简单事儿,等不及跑到门外蹲着吃,可是很朋克的做法呢。
蹲着吃/站着吃
“一清(汤清)、二白(萝卜)、三红(辣子)、四绿(蒜苗、香菜)、五黄(面条)”,是兰州拉面的元素。对于我来说,大概还是要加上六牛吧:牛肉片得薄软而不柴,还能自选肥瘦。
一清 | 汤
有人说汤是兰州拉面的灵魂,我觉得是骨架。一碗货真价实的牛肉清汤,才能支撑起一碗牛肉面。而面条,是肉身;辣子,是个性;牛肉香菜蒜苗萝卜,是衣服;而做面的人,才是灵魂。
大块牛肉、牛骨、土鸡,加上几十种香料,这碗清汤要熬上4个小时。
汤锅@阿拉兰
熬好的汤,汤色是清澈的。加入牛油甚至鸡油,调出的汤底呈淡茶色,放在面档里的大锅继续滚着,随时等待被浇入刚煮好、沥干水的面条里。
清鲜,吃完不口渴,这是味精和“骨汤粉”之类的勾兑汤无法代替的。在牛肉消耗量大的地区,做到“真牛汤”不难,更有竞争性的是每家店千金不换的傲娇“汤料秘方”:生姜、茴香、草果、桂皮、花椒、胡椒、沙姜、肉蔻、香茅草、荜茇…其实就是配比不同啦,所以每家口味会有些差异。
盛汤@白建强
兰州人也兴吃头汤(锅)面。尤其是过年过节,起个大早,就为了赶在6点吃那锅有仪式感的汤。
早起遛弯,还给老伴打包
我也起了好几个大早去吃面,果然早上的汤鲜美清醇。到下午,再去吃,汤已经有些微苦,大概是煮太久,调料中苦味渗出,必然会影响到面的滋味。
头汤面@占国
二白 | 萝卜
某些宣传中说:“牛肉面中加入最佳为秋冬经过打霜后收获的象牙萝卜——因其味甜、汁多,口感细嫩。其他季节,就求其次,冬天水萝卜、夏天花樱萝卜、秋冬绿萝卜片。”
有点过于花哨而官方了。
问了一些知名的店家,无非就是去市场时购买时令的白萝卜或绿萝卜:毕竟萝卜的作用,一是去肉膻、二是解油腻;只要切得薄,投入汤中浸煮,都是通透而香软的。
安泊尔、东方宫等大型餐饮店铺还可以单买汤萝卜——炖煮到色泽接近淡琥珀色,香甜可口。
汤萝卜@东方宫
三红 | 辣子
辣子@阿拉兰
入乡随俗,要管辣椒油叫做“辣子”,吃牛肉面,“这辣子真香”;管牛奶叫“奶子”,去喝排队堪比喜茶的“牛奶醪糟”,“奶子好,煮出来才对味。”
红辣子,是滚烫的菜籽油泼到辣椒等香料里做成的,注重香,而非辣。
用的辣椒面往往就地取材:甘肃干谷的牛角椒和陕西的干线椒都不错。
舀辣子@金强
辣子里的其他香料也是各家店“秘方”,还有不少店讨巧地加了芝麻来增香。也有以辣子出名的店,“马安军辣子牛肉面”,因为慕名而来的嗜辣者太多,已经规定加超过10勺辣子要另外收费。“马安军”的辣油上没有芝麻,但花椒大概加得多,偏麻。
著名的马安军辣子,一勺一块钱哦
浇辣子是最后一步,一头撞进热汤,那香味就强势地扩散开。
“国保牛肉面”是个例外,他家一勺汤盖进了面碗,加辣子,再补一勺汤。
吃面的时候,你可以肆无忌惮地加醋,食量翻倍指日可待。
四绿 | 蒜苗、香菜
红绿相间@东方宫
新鲜的蒜苗和香菜,细细切碎,分放在汤锅旁的两个大金属碗里,在盛好汤之后,舀一勺飘在汤上,与鲜红的辣子平分秋色,给厚重的牛油味添了一分清香。
毕竟不少人存在反香菜人格,那在面口守好了,因为盛汤师傅是默认放蒜苗和香菜的。一看到师傅撩起面放入碗里后,务必大声表达自己的需求:“不要香菜!”否则,那套行云流水的流程几秒钟就走完了。
啥?不要蒜苗?也不要香菜?@白建强
五黄 | 拉面
记录中最早的兰州牛肉面馆是成立于清朝初年的“月阳楼”。
清朝中期的《调鼎集》中提到过:“兰州人做面,以上白面,用蛋清揉入。工夫最久,用指尖随意捏成细条,长丈余而不断,亦绝技也。”
如今做拉面,已经不加鸡蛋了,有一样东西却必加:蓬灰(拉面剂)。蓬灰是燃烧干枯的“蓬草”得到的灰烬,有效成分是碳酸钾——原理就类似碱水,增加高筋面粉中谷胶蛋白的交连程度以达到筋道的口感,可以拉伸到极细而不断裂。
生意好的店家,和面、拉面和煮面师傅是明确分工的。
揉面
和面师傅“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溜条顺筋”做出了面剂子;拉面师傅抓起面剂子,拉抻、对折、摔打,一副面不出一分钟;煮面师傅负责画着圈儿搅动滚煮的面条,一熟就撩入瓷碗。
分工明确的厨房
面身通透如玉,嚼起来弹性十足,这才算是面好。
面大面小您说了算
面型、粗细都可以自选,师傅拉面时候多拉几道就细些,少拉几道就粗些。
1.一窝丝
刚煮好的一窝丝@白建强
圆身面,细如面线,半透明,柔软,甚至无需咀嚼。
一窝丝@白建强
2.毛细
毛细@金强
圆身面,比一窝丝粗点儿,因为不用嚼、易入味。一窝丝和毛细,都是老人小孩吃的多,我觉得福建人也会很喜欢,但太容易泡涨,三分钟不吃完,就成面糊了。
3. 细
细面@占国
非常淑女的面,开始带些筋道了。
4. 三细
三细@阿拉兰
“兰州拉面最优雅的吃法”。
细而有弹性,撩起来挂满辣油,香味和牛味的完美融合。吃完面,辣子也刚好被面吸完。
5. 二细
二细@阿拉兰
比三细更粗些,也更筋道。
细、三细、二细都是朴实的圆身面,却是本地人最常点的。
6. 二柱子
二柱子@国保
接近铅笔粗细,需要煮比较久。面身有一道凹棱,从这一侧面看,就像两条粘连的面条——大概这就是名字的含义。口感肉肉的,非常弹牙而面芯略硬,如果你喜欢意大利面的al denta口感,别错过二柱子。
7. 韭叶
韭叶@马安军
扁身面,面如其名——宽度接近韭菜叶。个人觉得是比较无趣、体现不出优点的一种面。
8. 薄宽
宽@磨沟沿
形似海带,边缘浮起波浪状。边缘柔顺而中部偏硬,口感上有着鲜明对比。
9. 大宽
最宽的面,我在面口点大宽,师傅都笑了,比划给我看:“大宽这么宽的,一碗面就2条。”
大宽@苍鹰
面比嘴宽,可以从左啃到右,像是吃一张韧性十足的面皮。非常男子汉,配得上戴一条大金链子来吃。
大宽@苍鹰
吃完这碗,走出门正好看见路子很野的一位大哥。
10. 荞麦棱子
荞麦棱@安泊尔
切面像三角形的荞麦皮形状,比较难做。从面剂子开始就要捏成三角形,拉扯出来才是这个形状。面体带有凹痕,带的汤汁特别足。抱着尝鲜的态度试了以后欲罢不能。
据说早先还有空心面、绝根子面,如今都已失传了。
可能也是信奉原汤化原食的说法吧,店中通常设置面汤(煮面水)自助,免费取用。
六 | 牛肉
牛汤炖好,牛肉被取出放到凉透,切片。建议的吃法是浸润到汤里,薄薄的肉片被烫得脂肪半化、柔酥鲜活。
用甘南草原上和宁夏康乐等地黄牛肉的店家居多。也有店家是因肉出名的——比如白建强和吾穆勒。
你可以试探和老板讨一块意向的肉,简单点儿说:要肥点儿、全瘦、带点筋。更具体点儿:
“瘦肉”:就是那些不带皮和肥肉的部位,咀嚼比较香。但煮过了,容易感觉纤维比较粗,吃起来柴。
瘦肉@吾穆勒
“牛腱”:基本全瘦,有的带筋。干挺而紧致,才好吃。带部分筋的部位,就是五花趾。
精品牛腱@安泊尔
“三道皮”:带上了筋、皮、肉,润滑而滋味丰富、软烂活络。
没切的三道皮@白建强
切过的三道皮@白建强
“胸叉”,像是潮汕牛肉火锅中的胸口朥,嚼着可香,浓厚牛油味充满口腔。
胸叉@白建强
“牛板筋”,量少,可遇不可求,点牛板筋一定不是为了嚼烂它。
牛板筋@东方宫
几乎所有店铺出售的都是冷切牛肉——头一天就煮好,放凉到第二天好切。如果你在下午1点和3点之间去白建强,可以吃到刚煮好的热气腾腾的牛肉。
有些店家除了牛肉还会卖鸡蛋和小菜。鸡蛋是白煮或者茶叶蛋,自己剥壳,和牛肉一起浸入汤中,活色生香不过一碗“肉蛋双飞”。
小菜也简单,酸包菜,拌豆芽,胡萝卜丝,白萝卜片,嗒两口也算补充蔬菜了。
小菜@磨沟沿
七 | 店铺
我问了几个兰州朋友,他们最爱的牛肉面店:
“每年都会流行一个新店。安泊尔?那是我出去上学后才火起来的。”
“马安君一定要去总店,分店都不行。磨沟沿要去省博旁边那家。”
“白建强好得很呢——问切肉师傅要盘胸叉,那才过瘾。”
“那必须是8路车站终点站那家啊,名字我叫不上,我爸吃了十几年了。”
吃面的老太太
店家,才是兰州牛肉面的灵魂。他们赋予拉面各自的味道和特点。多数拉面店都取名自第一任经营者,特别洋气,全市人民都听过老板的名字,光宗耀祖了。
一边盛汤一边跳舞
多年前的兰州牛肉面五大高手:东邪萨达姆,西毒马安军,南帝国保,北丐苍鹰,中神通马子禄,依然保持着优秀的水准,而更多新店的涌现,也在重新定义着最受欢迎的那些面。面大概是底线,面都拉不好的店,是没有生存机会的。
排长队@吾穆勒
有因为汤好出名的:“安泊尔”Amber:大概叫Amber的店都很容易出名。3层楼,还能看拉面表演。汤清淡,面筋道,荞麦棱子拉得非常好。酸奶也特别好喝,厚厚奶皮。“磨沟沿”,汤味重而不腻。
安泊尔门面
有因为肉好出名的:“白建强”,除了牛肉,汤、面、辣子都特别棒,简直像合为一体了。店小,下午1点后还有热牛肉,热牛肉放凉,到了第二天就是冷切牛肉。一般店家,倒是不把热牛肉提供给客人的。“吾穆勒”,肉香、略干。
门口小凳子吃@吾穆勒
有因为辣子出名的:“马安军牛肉面”。他家辣子限量加10勺,超出了加钱(加了4勺觉得已经足够了)尝了下花椒下得重、麻。倒没有芝麻之类的。我也很喜欢“阿拉兰”的辣子:里面放了非常多芝麻,香!
金强自助点单机
有开成了24小时的连锁店,比如“金强牛肉面”,设置了自助点单机,到了晚上喝酒晚了的,或者上夜班的,冷嗦嗦的夜里,有这么一碗连汤带面地喝下去,那叫一个舒坦。
有出名后游客多过本地人的:“马子禄”,虽然说比起以前有所退步,但我觉得对于做到这么大的店来说,能保持这个水准也很可贵了。
东方宫总店门面
有把分店开向全国各地的:“东方宫”,大概在北京比在兰州还出名。
兰州人毫不讳言,管外边那些清汤寡水的“正宗兰州拉面”叫做假货。但正是“兰州拉面”这个更为直观的名字,让这碗美味能为更多人所知。前几年,兰州商业联合会已经把“兰州牛肉拉面”注册为商标。
兰州清晨
黄河上可以坐快艇、皮划艇,路子最野的划轮胎
所谓“故乡胃”,每个地方的人都对当地的某些食物有着激进而偏执的感情。因此也有了近乎玄学的说法,出了兰州,离开黄河水,即使材料一成不变地运到外地,也复刻不出这里的味道。我想这更多是在于人吧,换个地方,做面的人,吃面的人,心境都不一样了。
这些店家是吃过觉得可以推荐给大家的,各有特色:
文 | 美伢
图 | 美伢、Min
设计 | Yue
编辑 | 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