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有空的时候,我会热心指导一些参加公考的考生,他们都是亲戚朋友关系介绍过来的,一时也推脱不了,所以就在空闲时间做些义务指导。他们大多数是在校大学生,也有一些公司的白领朋友。
每次指导之前,我会对考生的情况做些个别了解,这样我可以因人施策。其中,我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他们参加公考的原因。
每次了解到的情况虽然五花八门,但还是逃不出几个根子上的原因。接着,我会根据了解的情况,做些一对一交流。
不过,让他们吃惊的是,我在交流中,更多的却是做些劝退,尝试劝说他们放弃报考公务员考试。这要是让那些亲戚朋友知道了,想必他们会气得吐血吧。
不过在我看来,如果考生面对我的刁难,自己都不能说服自己参加公务员考试,那只能证实他们还远远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没有融入临战状态和实战场景,他们还没有拿定主意,还在彷徨犹豫,甚至迷茫无助。
所以,与其心不在焉,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无谓的事情上,还不如早早鸣金收兵,另谋他策,这样对考生而言,可能更为有利。
言归正传。下面就是一些真实的典型案例,如果你恰好也在准备参加公考,那么可以对照看一看,能不能找到适合你的那一款,再根据这一款情况的分析判断,作出你自己是否参加公考的最终决策。
类型一:乖宝宝型
去年有个十分劲爆的微博话题冲上热搜榜,热搜量超过3.5亿,2.3万人参与讨论,这个话题就是“被父母逼迫考公的年轻人”。
被父母逼迫考公,这个也竟然成为很多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理由”,看似不可思议,其实背后的逻辑却让人担忧。
我们很多年轻人,在走出校园后,都会或多或少地被父母逼迫着做一些事情,比如考公务员、找工作、找对象、结婚生子。
孩子的这种“包办式”成长,与我们根深蒂固的家庭“包办教育”不无关系。孩子从呱呱坠地那一刻,父母就开始包办起孩子一生的命运,替他们想好所有的出路和未来,从衣食住行到求学之路和成家立业都考虑得面面俱到。现在不兴“娃娃亲“,否则这个也会早早安排妥当。
这些父母教育孩子十分上心,不仅各个细节做得完美无缺,而且各项指标更是制定得十分抢眼。让孩子成为公务员,捧上金饭碗,而且有头有脸,这是父母让孩子实现的第一项人生指标。接下来,可能就是找对象、结婚生子这些项目指标了。
我身边的这些大学生中,有三成以上是因为父母的态度决定他们报考了公务员。他们还没有踏入社会,远远没有想清楚,未来的路该何去何从。
我问起他们的想法时,他们很多时候还是迷茫的,有的原本打算考个研究生,留校做学问;也有的想到一线城市看看有没有发展前景,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还有的想到外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梦想有一天会到国外发展。
可叹的是,他们竟然没有一个人想起报考公务员,可是在他们还没开始为心中懵懂的念想规划航线时,就遭遇父母的疯狂洗脑“考公”了。
这些学生中间也分成两类群体:一类是听天由命服从型,另一类是心有不甘被迫型。下面我就针对这两个类型,给出些案例,看看他们会怎样和我互动,有没有听我劝导放弃公务员考试。(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