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032
1
进入十二月了,我总是对十二月有着特殊的情分。最近突然就忙了起来,健身,写作,读书,考CIPC . 还抽空去剪了一个超级短发。
我想我总是在十二月做出一些改变或者一些决定。
最近读了ERIC.BERNE 的《人生脚本》。人生脚本伯恩在书中的解释为“人生脚本是人童年时针对一生的计划,被父母所强化,从生活的经验中得到证明,经过选择而达到高潮。”即潜意识对一生的计划。
第一次读到人生脚本的概念的时候,我心里一惊,于是赶紧回顾走过的年年岁岁,看看自己在潜意识里走出了什么样的计划人生。
伯恩说脚本是儿童早期自我决定所形成了,虽然不是受到外力的影响,但这些讯息大多数由父母传递,通过一些口语的讯息,他们形成对自己,对别人和周遭世界的看法。
书中也说,“人生脚本”在七岁以前就开始撰写。 例如来源包括来自父母的“将来要出人头地”的训诫,或者是周围的人“XX总是安静不下来”的评价,都会对每个人的人生脚本产生一定的影响。
伯恩也提到了两个例子。
有一个朋友A从小功课一直优秀,但是在考入大学的那天重感冒而没有进入理想大学。后来毕业,找工作中时一路过关斩将,却在最后一关面试的时候迟到,跟梦想中的公司无缘。她说她总是会在紧要关头搞砸。
她认为她运气不好,每次都在关键时刻失败。
为什么A就是无法一帆风顺了呢?真的是运气太背吗?还是个性使然?
于是实验追溯到她的幼年时期,才发现,儿童时期她无论做什么都得不到父母的赞美,在潜意识里她早写下“我做事不可能十全十美”的人生脚本。在太过顺利的境遇里她就感到莫名的焦虑。
人生脚本是在你不知不觉中写成的,而你无法逃离。如果不幸你写下的是充满不幸的脚本,很遗憾,人生也只能照着脚本走下去。
Eric.Berne也提出人生脚本当然不是真的脚本,而是人在各种体验中得到的感受,而在潜意识里写下“自己一定会这样过一生”的脚本。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你完全没有发觉,然后人生就照着脚本一直走下去了。
人如果抱着某种想法或者信念,就会无意识的配合行动,结果变成现实,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自我实现预言”。
2
朋友B从小就乖巧懂事,大学毕业后在大企业里上班,婚后就辞职在家当贤妻良母,丈夫也是外企精英,两人有一个小孩,生活幸福美满,日子都在朝好的方面发展。可是,B后来外遇出轨,夫妻间争吵多时,最终离婚。美好的家庭一夕之间瓦解崩塌。
周围的朋友都很吃惊,这么乖巧的人怎么会亲手毁了一个美满的家庭?
实验追溯到以前,B幼年家庭破碎,长期亲眼目睹父亲家暴母亲,所以她内心潜意识里写下“自己不能拥有温暖的家庭,不会得到家人的爱。”所以就算她好不容易得到了幸福,但她的内心也无法满足,所以才会自己亲手破坏幸福,回到原来的脚本上。
幼年时期写下的人生脚本无法轻易逃离,如果你的生活方式没有符合人生脚本,也会在无意识中配合脚本自动调整。人生脚本就是如此强而有力。
纵然如此,人生脚本仍然有机会被改写。如果你的潜意识里已经写下了不幸的人生脚本,而当你意识到这点并无论如何费劲心力也要去改写脚本的时候就已经赢了第一步了。
3
知道了人生脚本的存在,那脚本是怎么样形成的呢?Eric.Berne 提出一切皆源于“禁止命令”,也就是说“不要XX”的命令。
就好像每个人在孩提时都接收到过“不要跟陌生人走”,“晚上十点后不要看电视”,诸如此类的禁止令,我们都会在无意识里去接受这种信号。
Berne在书中提出了十二种典型的禁止令。
1.不要存在 ( Don’t exist): 当事情变得不顺利或困难时,就会产生没有价值感。内心可能有的对话是:「我是危险的,我应该得到伤害」,以至于导致自伤、自残甚至自杀的个案。从小被家暴或性侵害的小孩,被父母在身体和心理上虐待的,相当容易出现这样的脚本。
2.不应该是男孩(或女孩)(Don’t be your sex):这可能来自于想要个男孩,却生了女孩、的父母,尤其在中国社会中,我们可以从姓名发现端倪,例如「若男」…或是把男孩装扮成女儿的模样,长大之后,这些孩子可能还会继续表现出这样的禁令,明显的在装扮或仪态上,表现出不同的性别。
3.不要像个孩子 ( Don’t be a child): 如果你和你的小孩在相处上觉得不自然,或是在类似欢乐的场合觉得不自在,就可能有类似的禁止讯息。如果父母从不被允许像个孩子,他们也会把这样的讯息传给他们的孩子,常有的对话就是「不要像个孩子」、「不准觉得好玩」。有时候独子或是长子也常常会给自己这样的讯息。所以如果你从小就是个严肃的孩子,当长大后有机会好好玩时,很容易的把自己拉回脚本中,无法放开。
4.不要长大 ( Don’t grow up): 在家庭里面是最小的孩子,或是父母长辈保护过度的孩子,最容易接受这样的禁令。所以一般有这样脚本的人,行为表现都像孩子一样不成熟。
5.不要成功 (Don’t succeed): 通常因为父母嫉妒子女的成就,例如一个出身贫苦的父亲,看到子女学业表现优异,一方面虽然感到骄傲,但还是不由自主的嫉妒他拥有当初自己所没有的机会,因此虽然表面上督促子女努力,却一方面又在行为上传达出这样相反矛盾的讯息,所以这样的孩子往往平时表现优异,可是一旦遇到重要的考试,却又莫名的失常,让自己永远无法真正体验到成功。
6.不要做任何事情 (Don’t): 如果有人在长大时候,做任何事情都很犹豫,很可能是因为存在这样的禁令,这可能是来自父母老是担心小孩自由自在时,可能会造成伤害,所发出「不要做任何事情,不管做什么都会有危险,所以什么都不做是最安全的。
7.不要重要 (Don’t be important): 当父母拒绝孩子的冲动,传达出类似「如果你了解你的需要不重要,我就会容忍你」的相关讯息,所以当这样的人被要求作为一个领导者的角色,或面对公众演讲时,他就会非常紧张;类似的讯息就是「不准要求你想要的东西」。
8.不要有归属感 (Don’t belong): 感觉是不属于团体的,始终无法认同或归属于某一个团体。父母常会用孩子「很害羞」、「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类似讯息来传达,所以这样的孩子通常都会有无法融入团体的感觉,有时候也因为是父母本身拙于社交,而成为小孩的榜样。
9.不要亲近,不要相信(Don’t be close): 这些人往往在早期,可能受到父母或照顾者的忽略,无法从他们身上培养稳定的信任关系,例如从小常常换保姆的孩子,他们在亲密关系中是有困难的,常有的对话像:「我需要你的时候,你都不在」、「相信别人都会受伤害」。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例子。或是父母和子女很有距离,很少谈论自己的感受,甚至是被父母虐待欺骗的孩子。
10.不要健康(Don’t be healthily): 只要状况一变糟就生病,希望从中获取认可和注意。有许多竭斯底里症状的患者就是。往往是因为父母很忙,疏于照顾子女,他们如果病快好时,又会马上转换另一种疾病来博取注意,这类的人在长大后关系处理上,或是不顺利的情况下,就很容易的用病症来表现。
11.不要思考(Don’t think): 藉由这样的讯息来否定孩子的思考,传达出来可能是不要思考,或是按照我的方式来思考。例如有的父母会跟孩子传达,女孩子不需要太聪明,借着闹脾气和无理取闹,从男人那里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12.不要有感觉(Don’t feel): 有一些家庭会限制表现某种感觉,例如,不准生气、不准哭……同样的,如果父母也是把自己的感觉隐藏起来,孩子也会接受到这样的禁令,或是接受到的是,不准有自己的感觉,要按照我的感觉。
这些禁止令会在无形中对指引着我们写下不同的人生脚本。这些禁止令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口语传达,而都是儿童透过父母或者周围的人的情绪或者身体经验所感受到的。
4
如果每个人都能看清楚自己的之前写下的人生脚本,明白自己走过是人生为何跌宕起伏的原因,那之后便可以更明确的改变脚本,走得更好很顺遂!
心理学上给出了一些方法,可以试试:
拿一张纸,写下你记忆中最深刻的三件事或者三个细节也行。
然后试着把它们完善,写下它们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和相关的人物,以及你在这个三个情景中的身体感受和情绪体验。
特别要弄清楚的是,在这三个情景里,你的心理活动是什么样的。
接着,你就可以回想,这三个情景,和你的人生有什么样的联系。
还提到了另一个方法:
那些最打动你的故事是怎样的?
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些故事能够触动你?
你可以仔细回想自己的经历,看看有没有重复的事情反复发生,它们背后隐含着怎样的意义。在潜意识里发生了很多次的类似的事情就说明原有的人生脚本写下的是什么样的。
我们一生中会发生无数的事情。我们从中选择、记住一些,并在叙述过程中,形成“我是谁”的自我认知,这样的自我认知成为了我们的人生脚本。
但还有些事情存在脑海中,只是我们不太容易想起,因为它们可能与我们的人生脚本矛盾,受到排斥,隐藏在一角。
当发现这些不一样的事情时,当把这些非主流事件进行重新解读时,分析、反思、乃至修正人生脚本的过程就能够发生,改写甚至重塑人生就成为可能。
愿各位都拥有自由、积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