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病,你们有病

【1】

《儒林外史》正在看第二十三回。

把书摊开放在茶几上,随时可以看下去,我发现,也挺好。

内容愈发觉着无聊,因为里面塑造了一群无聊的人。你方唱罢我登场,没有一个正常靠谱儿的。冒名顶替,坑蒙拐骗,愈看愈觉闹心。

大概吴敬梓就生活在那样一个闹心的家族里。他看不惯别人,别人也拿他当另类。

这还真有点儿像王潮歌设计的那条走廊。


【2】

写字突然写到疲倦期,好几天了,毫无感觉,找了笔和纸的原因,也找了墨的原因,可能是自己的原因,可能只是太久了需要换一本帖。

老师说可以,我还有些执念,总觉得这个还没有写好,这一遍也还没有写完。

我有点儿喜欢赵孟頫的《青山吟白云吟》,昨天写了四个字。

疲倦期,瓶颈期,真的难受。


【3】

小蛐蛐昨天早上就跑掉了,一整天没有看到它。我还有点儿担心它会被饿死。

早晨,李先生说它在卫生间。早餐后,我就把它收了回来。感觉它已经没有力气蹦跶了。

重新回到它的小家,苹果已经干了,但是它迫不及待地跑过去啃了起来,我又丢给它一片豆叶子。

所以,追求自由固然没错,可把自己弄得朝不保夕,就不该了。

这也让我想起《四水归堂》里面那个“败家子”,他一味追求自由,不惜付出一切物质代价去换取精神上的愉悦。那最后呢?

他还能活着么?还能活的好么?

“喜欢和钱比,喜欢赢”,偶尔可以,一直如此,怕终会入不敷出。难道自由的终极是流落街头么?

物质决定精神,没有物质基础如何实现精神自由?

或者这想法本身就是问题,就是枷锁。

精神也会反作用于物质,没有了精神世界,行尸走肉一般,纵有万贯家私也难享其乐。像谁呢?

像《儒林外史》里面的严监生——有钱的苦人。

《四水归堂》是我最不满意可又觉着最容易触发多元思考的一场剧——我们到底该怎样活着,怎样的人生才算精彩,才算不负?

我觉得,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随心所欲。不压制自己的需求,不违背自己的想法。

全部实现可能么?当然不可能。

但努力实现,可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