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贺铸的这首《踏莎行》很久了,也不知是何原因,对这首词情有独钟,尤其喜欢词的最后两句“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每次读它,心中便无限感慨,总有千言万语想要倾诉,却有找不到更好的切入点,既然这么喜欢,就写点什么吧,权当是随意聊聊,以解对它的喜爱之情。
这首词出自贺铸的《踏莎行·杨柳回塘》: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词的大概意思是杨柳围绕着环曲的池塘,一对鸳鸯在进水口处嬉戏。池塘水面布满又厚又密的浮萍,挡住了采莲的姑娘。没有蜜蜂和蝴蝶,来倾慕幽幽荷香。最后只能花朵凋敝,结一颗芳心苦涩。
夕阳的回光照着晚潮,涌进荷塘,流动的云层带来点点细雨。随风摇曳的荷花,仿佛在向诗人诉说哀肠:当年不肯在春天开放,如今只能在秋风中受尽凄凉。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荷花挺拔秀丽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别是不可侮慢的嵚崎磊落的风范,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
而词人笔下的荷花却生长在曲折偏僻的地方,无人欣赏,无人问津,显得寂寞孤独 ,落寞而冷清。
这首词其实就是词人自己的自我剖析,剖白一腔心志,倾诉长久郁闷,释放沉重情绪。
或者可以说是词人自己与花木默会,自己同自己的对话,自己倾听自己的心声。一花一木,片风丝雨,都是心灵的战栗。
词人出身高贵,本来是一手好牌,却因自己性格使然,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格格不入,致使仕途崎岖,长期屈居下僚,其心中的苦楚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
这首词中荷花美丽清高,却结局凄惨,作者可能也是在表达对自己早年过于孤高自傲的一种悔恨吧。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字面的意思很直接,当年不肯在春天开放,如今只能在秋风中受尽凄凉。
而贺铸呢,当年年少时清高自傲,不愿同世俗妥协,但坚持自己理念的贺铸,到了晚年回头看过去,内心也满是后悔。
后悔自己从前的选择,就和荷花选择在秋天开放,错过了春光的烂漫一样。
每当读到这一句时,内心总会涌起一丝波澜,想起从前的某个时刻,某个地点,某个人,或者说,自己的某个选择。
或许,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让自己遗憾的事吧,可是我们却倔强着不肯低头,直到最后生生错过。
在我们的一生中,每天都会面临不同的选择,学业,工作,婚姻,家庭凡凡种种,但是有选择,必定就会有遗憾。
可是,我们又不曾后悔过当初的选择,傻也好,痴也罢,我们知道那是我们成长必经的路。
就像荷花选择在炎热的夏季开放,菊花选择了凉爽的秋季,而梅花选择了寒冷的冬季。
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花都选择在春天开放,所有的人都会选择安逸的生活。
安逸的生活几乎是多数人的追求,他们渴求一份稳定的工作,扎根某地,过上平淡如水的生活。然而,不是所有人都会随波逐流。
为了心中的那份执念和灵魂不羁,三毛奔赴撒哈拉沙漠,同荷西一同度过了一段艰苦却热辣辣的,痛并快乐的日子。
即使是丈夫荷西的去世,三毛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但她仍不放弃,最终走遍万水千山。
三毛就像荷花一样,没有选择春天,所以她的清香溢满了那片荒凉的大漠,让世人为之赞美。
如果在那个时代她选择了春天,选择了平淡,她的独特清香只会被百花所掩盖,而后众人便不会领略到她的奇妙之处。
在生活面前,有人选择安逸平淡,有人选择挑战。放弃安逸的生活需要勇气,但安逸会使人平庸,逆境才会让人成长。
就像梅花,不畏严寒,凌寒独自开。“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人生回看,终有遗憾,但那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没有对与错,只是人生的不同经历而已。
就像贺铸,他的这一生,他本是宋太祖贺皇后族孙,贺知章的后裔,名门之后,就算不太努力,也能又一个不错的仕途。
可偏偏他年少轻狂,信奉江湖侠义之风,美人如玉剑如虹,有点不切实际,所以很多人都替他感到惋惜。
但那终归是其他人的想法,如果他想要的就是那样一种生活,我们也不得而知呢,就像金庸笔下的那些痴情男子,是每个真诚男人的江湖童话。
也许“铁血柔情”这四个字,用在贺铸身上更合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