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1
最近,总感觉小朋友们语文学习没有啥动力。
上个学期,一直用书签作为奖励,每个星期,小打卡排行榜中的前十名,每人奖励一张;每个星期,挑选在平常的课堂、作业中,表现突出的十位小朋友,没人奖励一张。当集满十张书签,就可以换一本有我签名的新书,书上往往还有一句话。
这样的外在奖励,能管一时,绝对管不了一世,甚至一个月的效果都起不到。
任何的“鼓舞”方式,都要不断赋予新鲜的趣味、教育价值等,才会有历久弥新的教育效果。
我在浏览小朋友的“小打卡”作品时,发现几位小朋友朗读非常好,谈晶小朋友,虽然年方八岁,但水平已经不同凡响。
如何让他们对小打卡的朗读作业热情递增,从而真正促进他们语文学习的全面进步呢?
我要从小打卡上,发现人才,树立起榜样,培养他们每个人完成自己的“朗读作品”。
我首先选中谈晶。这家伙,很聪明,但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因为我们所学习的东西,她基本都会了。我批评她,也是毫无道理。看着她这个样子,心里有些着急,但好几个星期都感觉束手无策。
听到她的朗读,我突然有了灵感。
在语文课上,一定要充分展示她的优势。
2
今天一上课,我就请她来为大家朗读谜语:
藤儿青青,爬上架架,结了串串小珍珠,颗颗都能甜掉牙。
猜这个谜语,那是小菜一碟。
谁来读谜语?选择,其意义非凡。对于谈晶,那是一种展示,对于其他小朋友,那是一种熏陶。
三位小朋友朗读题目“葡萄沟”,我引导他们识记“沟”字,并讲解“沟”:“沟”本义是田间水道。“氵”指水沟,“冓”是读音。简体字“勾”是弯曲的意思,水沟大多是弯曲的。
葡萄沟,是指一个地方。那它在哪里呢?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新疆,吐鲁番盆地。
有了这个大概印象,我们就开始学习了。
今天的听读,我播放了朗读视频,他们被一幅幅精美的图片“折磨”得哇哇直叹,口水直流。那样子,有点儿失控。
接着,大家自己练习朗读。
3
读好此文,第一难处在于多音字。因此,我们首先几种解决多音字的读音难点:种葡萄、好客、葡萄干、水分,词语的意思,此刻不用理解。
第二难处在于第二、三自然段相对较长。
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旅程开始了。请了两位小朋友,他们一读,出现了小问题。成熟、新疆吐鲁番的发音,都不太准。请小朋友领读,比较好。
我突然察觉到,这两位小朋友在朗读时,好多小朋友都是心不在焉。难怪,第二位小朋友会将第一位小朋友没有读错的“新疆吐鲁番”给读错了。
第一位小朋友将读出了“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这句的停顿,但第二个小朋友却读不好。
如果真的能够倾听,那么一定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怎么办?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结合诗人朱熹的这段话,我对“读书要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有了新的理解。多多朗读,胜过死记硬背。三到之中,为何心到放在首位,因为心到之后,眼口自然到位。
同时,怎样让小朋友做到“三到”呢?首先,我是反其道而行之。
我要求他们首先眼到,当小朋友能目不转睛地看着书,那么他的心基本就到了。但是,一人口到,如何能够让其他小朋友也口到呢?我想,朗读者,发出响亮之声音,听读者,口动起来但保持无声。
当我这样来要求,“三到”才能真正地做到。而“心到”最难,真正做到“心到”,不是光靠外在的“规定”,而是让声音打动人心,声音的动听,朗读的进步,学习的进展,都是让小朋友“心到”的要素。心到,不是外在的要求,而是内在的兴趣。如此,读书三到,便是培养兴趣的准则了。
越投入,越收益。
这一自然段,让我们明白葡萄沟出产水果。
不同的月份,出产不同的水果。我们一起梳理。一边出示这些月份的水果,一边出示相应的图片。这样的梳理,其实就是再读一遍句子。
学习“份”这个生字的书写,葛灵菲用十秒钟的时间观察,发现了“八”字头的三个秘密,实在了不起。我提醒,八字头的两个笔画,其长短悬殊。
小朋友在语文书上描红临写。
这一段,显然试讲葡萄沟——出产水果。
4
第二自然段,有了前面的“要求”和停顿的示范,读起来就没有那么困难。因为这段较难,我首先请谈晶示范,接着请人朗读,但他们都没有读得完全正确。
我请谈晶说朗读正确的秘诀,她慷慨分享,尤其是长句的朗读停顿,我请她距离说明,她将“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停顿,读得如诗如画。在她的指导下,小朋友们练习了两遍,终于掌握。
我们一句句地来学习,此次重点在于掌握一些词语的意思。
“梯田”和“山坡”结合图片理解。
观察“坡”和“枝”两个字,发现两字左窄右宽,但右边宽度也有稍许差异,两字都有两竖,但两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