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节目中说过:所有的“小天才”身上都具备一个共同点,那便是“超强专注力”。提起专注力,我跟孩子她爹曾甚是担忧她的专注力,觉得她好动、急噪。听了朱老师的课,原来,我们没有很好地给她提供适合她专注力生长的土壤,也不该给她贴上性格标签。专注力其实就是注意力的发展,从无意识发展到有意识发展,东一下西一下是孩子发展的必经阶段。
自省一番,估计我就是一枚宝宝专注力“杀手”的亲妈,孩子的专注力经常被我打断。
案例一:晚上洗完澡后,我给泡泡穿上了金宝的袜子,趁我不注意,她自己麻利地脱掉袜子,赤脚站在地板上,自己安静地翻阅着绘本。我发现后,担心她赤脚在地板上太凉了,就连忙叫她赶紧穿上袜子,便打断了她的注意力。
案例二:睡前,泡泡自己拿着绘本看,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我做完护肤后发现她看绘本的时候把书拿反了,忍不住想纠正她,但想想还是不要打断她专注于探索绘本世界。
反思分析平时生活中,家庭中的成员都会无意中在泡泡专注于绘本、玩具或者其他事情的时候,嘘寒问暖,“喝点水吧”,无形中都破坏了她的专注力。
朱老师在课中提到了保护孩子专注力的方法:①不干扰②激发兴趣并保护好兴趣③创造积极的情绪④凡事有始有终(成就感)⑤倾听孩子⑥创造不干扰的、有专注力的环境(玩具分类摆放)⑦规律的作息⑧鼓励孩子反复思考,重视重复。
那我应该如何给泡泡提供适合她专注力生长的土壤?
一、自由的土壤
每个孩子对外部世界的兴趣点都不一样,但他们有着同样的、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他们需要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让这份好奇心驱动着他们,去找到那个足以让他们专注的兴趣点。这个兴趣点,只能靠孩子自己去寻找。如果我们按照我们的喜好试图“引导”孩子去朝着我们选择的“兴趣点”发展,被动地被要求“专注”于他们并不感兴趣的领域,孩子就会失去兴趣,表现出不专注的特点。
在泡泡17、18月龄的时候,可能由于我操之过急,总会试图引导她去串珠子,可能我的方法不对,没有激发她的兴趣,她没有表现出想玩的欲望,玩一两个就不玩了。后来我也不“强迫”了。某一天,她自己拿出珠子专注地串起来,她应该是在自由土壤里探索到了串珠子的乐趣。
二、保护的土壤
当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他们自然就会投入进去,发展出专注力。这个时候,如果有外在的干扰打断了他们,这个投入的进程就中止了。如果他们持续被打断,就不会再愿意投入进去了,专注力也就被破坏了。
当泡泡在自由土壤里找到了自己串珠子的兴趣点,我便没有打断她,看着她自己串了一整长条,嘴里自己哼着“荡秋千,摇啊摇,摇啊摇”。
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在文言短篇小说《阿宝》中提到“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其实,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也深知专注力的重要性。在培养宝宝专注力的时候,将自我感知充分交给孩子,使之产生自我调节,给予他自由、保护的土壤,那他的专注力会在这片土壤里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