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颇爱失眠,夜里三四点钟依然在翻来覆去的,甚是痛苦。回想上一次像这般失眠的时候,大概还是高三吧。时光荏苒,眼看又到高考的日子了,而我也毕业整整一年了。
高考前一晚我是怎么度过,有没有失眠这些我竟完全记不清了,只记得第二天一大早起来,胡乱吃了些早点,正收拾东西准备出门时,老妈非要我换上一件红tee,我笑她迷信,她说这是开门红,讨个好兆头。拗不过,只好乖乖换上。至今我都觉得我要是穿那件Kobe的tee去兴许会考得更好些,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早上的语文现在已没有多少印象了,只记得题目比起平时略微有些改变。而之后的数学却完全是一场灾难。至今仍深刻的记得考试结束铃响时那种绝望的感觉。回到家,直奔屋里,躺床上,饭自然是吃不下的。父亲见我不太对劲,也猜到了八九分,过来安慰我,霎时间没忍住,我竟哭了起来。晚上,父亲又出门给我买了平日里爱吃的烧烤,可真的一点都没胃口。不想和人有太多交流,便一个人呆在屋里,早早睡去,却怎么都睡不着,脑海里还不停的回放着白天的数学题。后来索性不睡了罢,起身来,发疯一般把理综课本全翻了一遍。那一夜,究竟几点入睡的,我全然不知,只记得最后一次看表时,已凌晨四点多。
第二天起来,头脑竟还清醒,担心待会儿打瞌睡,还喝了杯咖啡,又来了罐红牛。忐忑地走进考场。不过说来也怪,开始理综考试时,却又轻松了不少。虽然同样没写完,但已没有昨日那分绝望了。出了考场,在天桥前遇见小唐,还跟他唠叨了几句,问了个生物题。至今还记得他操着一口腾冲腔说“那个么简单,课本上有……”下午的英语,考试铃响时,完全是一种释然的感觉。原来再艰难的路途也有尽头,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就这样划下了一个不算完美的句号。现在想来,高考结束的那一秒,或许我将花一世去细细回味。
之后便是毕业旅行,几个朋友一起约着去了不远处的大理。坤哥用Air bnb帮我们订了家民居,古城里的叮咚小院。还记得看上去异常年轻的房东六月姐和他帅气的儿子宝马;还记得那里的天台和白色的楼梯。之后再去旅行,每到一家青旅或酒店,都会不自主的拿它和叮咚小院比一比。也许下次再去大理时,得再去住些时日。
碰巧得知几个发小刚好也在大理,吃过晚饭后便独自去找他们。三年没聚,打牌喝酒自是少不了的了。几个人一边打牌,一边东拉西扯,酒喝得倒也快。而后又到古城里的酒吧坐了一会,随便喝了几瓶,感受了番喧闹的氛围。回到住处,本想着睡去,未曾想房东又邀我们去看看深夜的大理。在一家叫“深夜食堂”的小吃店吃了碗面,就又去酒吧了,那晚究竟喝了几瓶我是不知道的,只隐约感觉有些许醉意,虽然口头上一直坚称未醉,不过还是做出了什么隔空敬酒,隔空开瓶这些表出醉态的动作,同行的朋友也嘲笑了我一番。
翌日,一行人又去爬了苍山。苍山十九峰逶迤挺拔,刚爬到半山腰,向东望去,便可看到远处的洱海好似一块无边的明镜一般,镶嵌在下关坝子上。又往上爬了一截,由于天阴,雾渐渐大了,向下看去,山间的溪水在雾气中潺潺流淌,有如仙境一般。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便到了山腰上的栈道。路平坦了,心情也更加愉悦了。栈道很窄,一次大概只能通过一两人,往外便是浓雾弥漫的深渊,往里的石壁上还能清晰地看到开凿的痕迹。顺着栈道走了大概三四个小时,内心开始渐渐烦躁起来,不断念叨着“赶紧下山,赶紧下山”,带的零食也早已吃完,每个人都饿得不行,只能相互打趣,下山之后要去吃这个那个罢,只不过这样说下去好像又饿了几分。终于走到了下山的路口,心情豁然开朗了,每个人都飞奔起来,几个朋友甚至还唱起了歌。来到山下,叫了出租直奔古城,奇怪的是,每个人在山上都念叨着下来要吃好吃的,结果到了城里,都只是胡乱吃了点小吃,便回到客栈早早睡去。想来这二十多公里的徒步确实让人疲惫啊。
第三日,大多数人都准备回家了,只剩大姐、小韩我们三人拼了个车前往双廊。双廊不过是个靠近洱海的小渔村,少了些古城的文艺,却又添了几分自然的旖旎。三个人租了自行车绕着环洱公路骑了几公里,可惜天空不作美,乌云叆叇,无法目睹“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回去吃了晚饭,大姐要回客栈休息,我和小韩便在街上闲逛。双廊很小,但夜景真的很美。站在水边,晚归的渔船上亮着星星灯火,不远处的酒吧街上的霓虹闪烁,分外妖娆。远处的公路上,车灯由远到近,而后又由近到远,好似划过夜空的流星。海风吹拂,还能味道一股淡淡的鱼腥味。如此良辰美景,忍不住和身边的小韩打趣道“你能和我一起看这么美丽的夜景,真是三生有幸啊”。想起今年五一我去青岛,晚上随着青旅的房东一起在小青岛的灯塔下喝酒,也是这般光景,拍了个小视频,发了朋友圈,小韩说想到了那晚的洱海。由于之后她去复读,这一年来也没有太多联系,不过衷心祝愿她7、8号两天一切顺利!
到这里,其实高考完后的这个假期最愉快的时光已走到了尽头。之后的报志愿又是一番煎熬;而学车又是那般无趣;各个班级聚会,更像是提前的告别,不免有些伤感。
其实在我内心里很是怀念我待了三年的保一中和我住了两年的那套农业局大院里的小房子。不知道院儿门口那几家的米线饵丝是否还是熟悉的味道;院儿对面的那家超市是否又调来了许多我爱吃的零食;院里每次放学都会和我打招呼的那个老奶奶啊是否依然牵着她的狗去逛街;而学校门口那家冷饮店里吃不够的波仔膏是否还只是五毛一个……我本与这座叫保山的城市没有多少瓜葛,我的家也不在这里。但三年的高中生活让我与这里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而那套只是租来的小屋我也始终把它叫作家。
写到这又是十分伤感了,不过这恰巧证明我一直深爱着这里和这里的每一个人。但愿所有这一切都能原封不动的保留在我内心里。
2016.6.5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