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个笑话:
一个老外问一群学生:“你们知道“yes”怎么拼写吗?”
这么简单的单词,其中一个人马上说出结论:Y_E_S。
老外接着说:“好,那么在前面加个E,你怎么读这个单词?”
这时那些答题的人一脸诧异地问:“额依额死?这是什么单词?没有这种拼法吧?把E和yes连起来怎么能读?”
直到老外最后一个问题:“眼睛这个单词怎么拼写?”
众人恍然大悟!
bingo!“yes”前加个e那就是“eyes”!
众人随之哄笑。
是不是意犹未尽?那我也出一道题目,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只”这个字,加一笔,会成什么字?
大家尽可认真思考一下,这只是单纯的加一笔组成新字的题目,并不是什么玩文字游戏的脑筋急转弯。
文章最后我会公布答案,大家可以边看文章边思考。
这两个其实都是关于拓宽思维问题的事例。
而在生活中很多人都陷入了思维狭隘的陷阱。
比如:
“他说的是真心话吗?”
“我要不要跟他结婚?”
"我应不应该买这件衣服?"
这些都是典型思维狭隘句式。思维句式的显著标志就是:
是或否
应不应该
这种非彼即此的选择,就是思维狭隘的显著特征。
这种狭隘的思维选择带来的结果就是,自己陷入对选择无休止的论证,而且伴随着苦恼。
好好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经常遇到这种痛苦的选择情景?
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思维狭隘?
我下面提供5个实用的方法。
1.考虑机会成本
什么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你在做这个选择的时候,你放弃了什么?
比如,我用这5000元钱买了手机,我就没法买笔记本电脑了。
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多想一下,我们做了这个决定,就不得不放弃什么,或者我们选择了另一个,那就意味着放弃了其他的选择。
我们要在不同的机会成本中权衡利弊。
2.消失的选项
有的人,他做选择时,由于大脑的固有执念,即使他能有其他的选项,可是就是盯着眼前的选项不愿思考其它可能性。
这是告诉自己,这个选择没有了,消失了,必须另做打算,你会做出其他什么选择?
你一定可以想出其他办法,一般在想出2个左右即可,然后把之前的放在一起作比较,选出一个最好的选项。但是选项不可过多,过多的选择会造成“选择瘫痪”,这样会弄巧成拙,成为另一种痛苦。
3.身在事外
把自己当作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当事人。
假设遇到问题的是自己的朋友,你会建议他怎么做?
当你身在事外,你会发现其实你本来就很清楚应该怎么办。
人们往往善于给别人出很好的建议,而苦于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即使是同样的一件事。
4.预防心态和进取心态之间的转换
预防心态 = 避免消极结果
进取心态 = 追求积极结果
你是一个公司老板,最近市场前景不好,你的产品也受了影响,现在公司要节约资金10%,然而,另一个新兴的机会映入你的眼帘,可是你已经有没多余的资金去投入,你很苦恼不知道怎么办。
上面事例的痛苦怎么解决?
我给出的解决办法是,都知道要节约资金的10%,何不直接节约15%,把多出来的5%投入到令我们兴奋的事情上?
这样,也许,那5%带来收益会是令人惊喜的结果。
这就是在预防心态和进取心态的平衡,我建议两者不要选其一,要两者兼顾。
寻找将危害最小化,又将机遇最大化的选择,这样就可能发现全部的选择范围。
5.寻求他人
可以咨询权威专家或者解决过同样问题的人。
权威专家可以给你很专业的建议,这点我就不过多阐述了。
咨询解决过同样问题的人,因为他们经历过且得到了结果,所以,他们的意见很有实际操作性,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和提供给你灵感。
寻求解决办法可以采取爬楼梯式方法:
内部寻找亮点
同行内的亮点
着眼于更远处
亮点是指,同样的事情,存在做得比较好的个人或者团队,他们之所以比别人好,一定有区别于别人更好的方法或行为,这个好的方法或行为就是亮点。
找到亮点后,研究并将之推广,让亮点遍布全部。
这个寻找过程就像爬楼梯,先从第一级台阶开始,也就是在内部寻找亮点;内部如果没有,就继续爬第二级台阶,在同行业内寻找亮点;如果还没有就继续往上爬,相关行业、相似的组织模式等等。
这样你的思路就被打开了,眼界也更加宽阔了,灵感也会随之增多。
以上就是解决思维狭、拓宽思维的5个方法,只要你在面临抉择的时候去应用,肯定会给你带来很多惊喜。
还记得文章前面的那个问题吗?
“只”这个字,加一笔,会成什么字?
你想出来了吗?
答案就是“冲”。
怎么样你猜对了吗?
没猜对的话就好好想想为什么是“冲”字,不要陷入思维狭隘的误区,“只”字只能正着放吗?它能不能倒着放或是斜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