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难抉择:撤销三峡省筹备组|李鹏与三峡工程(5b)

1986年4月在小三峡

1986年4月21日下午,李鹏乘火车去四川,第三次考察三峡。同行者有钱正英、李伯宁和其它部委负责人。

在列车行进途中,讨论究竟是否应建立三峡省的问题。

钱正英主张“退”,即取消建三峡省的方案。她提出,赋予三峡省筹备组行政权力是不符合宪法的。这会使人感到对人大权力不尊重,对政协的意见也不重视,使大家感到不快。计委上年10月份的报告只赋予三峡省筹备组在计划上省一级的管理权限,没有党权,也没有行政权,当然也没有立法权。后来总理批示:“要彻底单列,除不打出‘省’的牌子外,但赋予省一级的权力。”

暮年钱正英

钱正英说:没有三峡工程就不可能提出三峡省的问题。如果单纯是为了帮助一些穷困地区,不用三峡省的办法可能更好,因为现在三峡省的区划,就把地区的穷哥儿们都聚在一起了,困难会更大一些。

李鹏一行到达梁平县,见到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便问:三峡地区移民试点是否可以实行双轨制,也就是四川省和三峡省筹备组共同管理移民试点?

杨汝岱不肯直接回答。他关心中央对三峡地区的补助资金能否到位。

到达万县后,李鹏既听万县和涪陵地委汇报,又去万县龙宝区听搬迁汇报。该区要迁移114个工厂,4.8万人,搬迁和安置共需要7.6亿元。他们的要求是提前投资,先在新区建立分厂,然后用新厂的利润来搞移民。

暮年杨汝岱

当晚,李鹏与国务院赵总理等中央领导人,在万县就三峡省的问题交换了意见。讨论结果大致如下:

对三峡工程是否上,这次定不了,要继续论证,但不能久拖不决。

三峡工程150 米方案的制约因素是其防洪作用的大小。至于三峡省筹备组,看来由于工程上马推迟,撤销筹备组的事也不能久拖不决。下决心上三峡工程,也不一定要搞三峡省。

4月26日,听取三峡工程设计和三峡省筹备组及相关地市委汇报时,李鹏有些无奈地说了如下一番话——

三峡工程是个好项目,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都很大,已经准备了30多年,技术界、党内外对此历来有不同意见,要上不能说认识完全统一,但要大体上取得一致意见。

工程本身是有把握的,地质条件很好,工程量比葛洲坝工程大得多,混凝土重力坝不能说有很大难度,原来对船闸心中无底,但建了葛洲坝已有了经验。但三峡确实还有一系列技术问题未完全解决,如泥沙、航运、经济和投资预测等。移民问题原来担心成为无底洞,这次来看了,在移民问题上找到了出路,用开发性移民,不会成为无底洞。

三峡省筹备组在艰苦的条件下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移民规划试点,经验是采用多渠道多层次,这是一年试点的结果。

关于三峡省筹备组的进和退问题,成为一个经济实体确有困难,这样做有利有弊,对移民试点有利,但不能解决筹备组与川鄂两省两不管问题,对工程本身也有弊。

我对工程论证的估计没那么乐观,因为历来有疑问,有些问题不是很清楚,搞成实体对论证不利,而不通过论证,三峡也上不去。在这种情况下我心情很矛盾,确实想过保留三峡省,二年后上马,“七五”也花不了多少钱,主要做些前期准备工作,但是大家说不可行,要进就进,不进就退。以后就主要拜托两个省,有两个省的领导,而且都是大省,是可以领导好移民工作、执行好中央政策的。善后工作有一些,对积极要上三峡的同志,可能有些影响,不是中央决定的威信问题,而是怕搞三峡的同志误解。

气可鼓而不可泄,要做好这些同志的工作,要保留一个办事机构,直属国务院。三峡省筹备组决定撤销后,要作好已到职同志的安置工作,他们建三峡的热情很高,将来还会担重担的。对他们、筹备组和两省领导都要做好安排,来时欢迎,走时欢送。

李鹏在中堡岛考察

4月27日上午,乘船顺江而下,29日中午到达三斗坪坝址。在中堡岛,李鹏实地察看了坝基勘测平洞和岩芯,觉得地质条件好,但提前做施工准备的条件尚不充分。三峡工程总公司筹建处主任陈庚仪说,可以提前修铁路,还是“促”的办法,先上马,后加鞭。

李鹏表态:论证还需两年时间,三峡省不宜建,筹备组也不能成为行政实体,施工准备也不能进行。因为这样做对工程本身只有小利,但对三峡项目顺利完成论证则有大害。

4月30日上午,李鹏主持会议,听取李伯宁关于三峡省筹备组的汇报。

李伯宁的想法是三峡省继续搞下去。湖北省副省长王汉章的意见是不能进则退。宜昌市委书记张忠明的意见是以退为好,靠两省也可以搞好移民。万县地委黄森荣和欧阳荣的意见也认为不一定要搞三峡省。三峡省与三峡工程有直接关系,三峡工程推迟了,筹备组也就很难维持下去。当时决定建立三峡省筹备组是一种探索,目的是搞好移民和开发地区经济。现在看来,由两省搞移民也是可行的,而且可能更好。

会议建议国务院成立一个小机构,叫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均可,由李鹏负责组织和领导。

王任重讲话,支持搞三峡工程,认为三峡工程防洪作用不可代替,每年投资15亿元,只不过相当全国2 %的基建费用。他主张先党内后党外,说服有关方面人士。

李鹏在讲话中,肯定三峡省筹备组的成绩,要求筹备组做好善后工作。指出建立三峡省并不利于论证工作,还会增加论证的阻力。这样大的工程,要得到

举国一致的支持,论证是非组织不可的。下一步是如何组织论证的问题。

5月1日上午,李鹏前往南津关察看长办搞的葛洲坝至三峡大坝之间的模型,并听取了工程局、电厂和船闸负责人的汇报。赵开五局长提出今年投产的第四号机组到货不落实。厂长卢兆策在提出大修奖不计入控制范围时,我表示,如果电厂提前完成大修,并实际得到经济效果时,可以算作节约奖,以资鼓励。

暮年魏廷琤

下午,魏廷琤继续汇报三峡工程技术问题。5 时左右,船到达沙市,察看荆江大堤。荆江大堤地质松软,目前长江水位已高出地面3米,成为悬河,在汛期水位上涨时,更为危险。当年负责分洪的省委书记王任重告诉李鹏,1954年防汛坚持3个月,三水齐发,即川江、汉水和湖南四江来水,先动用荆江分洪区,又在下游炸开口子,洪水在北面突破荆江大堤,淹没洪湖一带,才减轻对武汉的威胁。荆江南岸分洪区,北起沙市,南到公安县。在郝穴镇,长江有一个岛屿。长办主任林一山曾提出长江主流南移方案,即封闭岛北通道,使主流南移,从而保全北岸。由于大家都对这个方案的效益有所怀疑,而未采纳。

王任重的观点是荆江大堤要进一步加固,因为不但在三峡工程没有形成前要起作用,就是在三峡工程修成后也要长期起作用。

5月5日,李鹏和钱正英、李伯宁等商量三峡论证委员会如何开展工作。商定分三个层次组织论证:

第一,由水电部主持对长办提出的可行性补充报告进行初步论证,邀请各方面专家参加,并由水电部及时向人大、政协、中顾委通报论证情况;

第二,建议由中央指定李鹏、薄一波、王任重、程子华4位同志对三峡工程论证和审查工作在党内外进行协调;

第三,由水电部提出可行性补充报告,由国务院组织审查。

考察三峡坝址

结束为期15天的考察,李鹏写了一首打油诗:《三峡江上行》

三峡三度行,景色各分明。

众议出良策,沿江皆盼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