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做什么,自己有兴趣是再好不过的了。兴趣会引导我们自主自发地去尝试和探索,并从中获得乐趣,使我们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然而兴趣又是一个特别娇贵的东西,它有着像小花、小草一样的生命力,需要多加看护,时常供给营养,才能越长越强壮。
如何培养阅读兴趣呢?漫无目的地等待兴趣降临,不如看看资深玩家是怎么做的。
你可见过边刷牙边读书的?也许你觉得太做作了,可人家连适合的牙膏都找好了。当你还在犹豫今天要不要去图书馆的时候,别人甚至产生了把家搬到图书馆附近去的念头。当你还在进行零散阅读,别人已经通过一年的主题阅读,汇总归纳技巧,写成书——《高效能阅读》。
这个别人,就是《高效能阅读》的作者原尻淳一,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与其他合著有《“职业未来地图”的画法》《整理的艺术3》。
《高效能阅读》的89个阅读技巧,都是原尻淳一亲测有效的。这些技巧将阅读分为初级篇、中级篇、高级篇,分别从兴趣、速读、应用三个维度去引领你从小白变为阅读高手。
亮点一:从兴趣出发
通常阅读类书籍都会专门拿出一章、一个部分来说明 “为什么阅读” 。但大多都在论述阅读带来了哪些实际的好处,名人们如何受到阅读的影响成为现在的模样。就算确实如此,那也是日积月累的效果。
不论日积月累的是知识还是能力,都需要一个过程。而这对于还处在阅读初期的人们来说,顶多是打下鸡血,还是不够接地气。因为他们不知道在阅读的过程中,如何保持长久的兴趣。
《高效能阅读》则将阅读的理由,锁定在了培养阅读的兴趣。用三个章节的37个技巧,帮助读者从体验式学习过渡到沉浸式学习。
不擅长阅读的人,总是强迫自己从头读到尾,又或是逐字阅读。还有些人有默读、重读的习惯。而阅读的其中一个分支——速读,又强调消灭默读与回读,使得练习速读的人很是苦恼。培养兴趣的初期,我们需要用“读者权利十条”打破这些条条框框,去领略读书的美妙。
放心,后面的技巧也不会再让我们重新拾起这些阅读的枷锁。
遇到不喜欢的书,完全可以选择不读;一本书可以跳着读,也可以重读;还有,书也不一定非得读完才算读过了;想在哪里读就在哪里读;朗读或是默读都可以,随自己的心意就好。
有了好的开始,也得量力而行,从简单易读的薄书开始。
在兴趣学习的范畴内,效率更高的是沉浸式学习。学习过外语的同学,大概对这个词并不陌生。沉浸式学习,就是将自己完全置身于 某种学习的环境中。比如学英语时,听英文歌、看英文连续剧、读英语新闻、用英语表达。
《高效能阅读》的第二章,就是专门介绍沉迷读书的技巧。第三章其实也是沉迷读书的一个延续,只不过主题聚焦在:创造沉浸式阅读环境。
亮点二:让阅读为你管理时间
等人实在是一件极其无聊又浪费时间的事,遇上天热的时候还容易着急上火,心烦气躁。为何不把见面地点改为书店呢?原尻淳一向我们建议。
为了抓住间隙时间,同时受到女性旅行化妆品套件的启发,原尻淳一制作了读书套件,可以随身携带。但凡有10分钟以上的时间,他就迅速阅读起来。往往只需两三天的间隙时间,他就能读完一本书。
也许你会觉得,这也太夸张了吧!当然,这背后有速读技巧作为支撑。
第四章的速读技巧,基于阅读理论,选取了最简单有效、便于操作的方法。即使只做到其中1-2条,也能将你的阅读速度和能力提升一个档次。
亮点三:你的主场你说了算
主场作战无论心理上还是地理位置上,都比较有优势。思维上也存在主场,这个主场就是你的专业,你擅长的领域。我们每当遇到新的问题、都会回到自己熟悉的领域去思考,寻找灵感。
有的读者可能在此之前,还没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正好可以借助阅读,去建立一个自己的思维主场。这就解决了“读什么”的问题:选定一个领域,进行垂直型的主题阅读。
要建立思考的主场,重点当然是思考。而垂直阅读可以帮我们收集多方面的信息,不同的观点,为思考提供养分。原尻淳一在书中建议,将阅读的70%的资源、精力用于垂直型阅读。
有主场自然也有客场, 剩余30%的精力,用来进行专业领域之外的阅读、活动 。有时候,对其他的领域的观察,也会给我们带来灵感。就像家庭物品的收纳整理技巧,也可以在整理工作资料时做参考。
第五章的内容,则汇集了建立思考主场的技巧。
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一年到头都十分忙碌,别人问他在忙什么。他说,“当然是我的趣味,我认为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他还说,“趣味总是慢慢地来,越引越多,倒像吃甘蔗,越往下才越好。”
当眼睛里盯着太多的功利,反而容易丢失其中的趣味。如果我们也能凡事找到自己的乐趣,定会少了许多烦恼。
阅读,《高效能阅读》,从趣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