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孔子《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仲由啊!真正知道品德涵养的人太少了。”
前面因为吃不饱,穿不暖,跟随孔子的很多徒弟都身体遭到了疾病的困扰,这时候子路就很生气地来找老师,我们这么穷还怎么算是个君子?今天老师就告诉子路,仲由就是子路,老师说:“现在真正知道德的人太少了。”意思是说我们这样的困境正是考验人的品德的时候,而你却动不动就生气了,被愤怒控制了。德是行为,德是语言,环境的好坏不能评定德的高低。
子路在大家都遇到困难的时候很生气,其实问题并解决不了,现在提出的这些问题只会为当下带来更多的烦恼,所以他的生气就会变成一把刀,破坏大家的凝聚力,其实就成了唠叨和发牢骚一个样。德往往说的是一个人的修养,什么时候能够看出一个人的修养?不就是在困难的时候,在利益与良心选择的时候,在团队与个人利益选择的时候,在大局与小局选择的时候,在这些环境下就能够直接看出一个人的德。而每一个当下的选择也恰巧是过去的思维所形成的,这就是说,所有的德其实都是来自于过去,今天的选择就会成为未来的德,德高德低就在于今天我做什么选择,而不是今天我有钱没钱。
选择沟通和选择生气而从此不相往来,这是两种不同的选择,但是背后的德其实是不同的,一个是解决问题,一个是逃避问题。在我们的工作中往往很多时候需要沟通来解决问题,正确地表达内心中真实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当然子路前面的沟通主要是因为生气,而不是提问,我认为带着疑惑去提问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行为,善于交流与汲取教训,会为自己积德。
比如企业遇到资金问题,其实就是之前的德积不够,盲目地投资与发展,这样的行为就会造成风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消费的每一分钱都是应该慎重的,因为这些钱的去向就代表了一个企业的德,今天钱花哪儿去了,明天钱就会在哪里有收获。这些都是德,比如有的人为社会做慈善,有的人给员工谋福利,有的人为客户创造更好的产品,这些都是德。
在佛教里就叫做业,也叫做造化,我们今天所有的行为就会成为未来那一刻说的造化,胖了瘦了,病了痛了,都是过去造的业,当没有全力以赴地行动,哪里会有什么好的造化?暴饮暴食只会糟蹋身体,就是一塌糊涂的造化,痴人说梦的造化,就是糟蹋自己的人生。暴怒爆气呢?不也一样吗?黄帝内经中说的体寒最寒的就是生气,心寒而导致更大的问题。所以德发自于心,外显为行为和语言,看似是今天的结果实则是过去的行为与语言。行为能够帮到别人,语言能够温暖别人,这些都会成为自己的德。一切还是全部来自于自己的这颗心是善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