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就餐的饭堂一次次升级,告别了几年以来的 一成不变,加多了菜式,优化了服务流程,腾出更多的人手去进行菜品的升级,我为公司饭堂点赞,能从每一顿饭餐中体现人文关怀,是一个饭堂经营成功的关键。
问题是,饭菜好了,选择多了,我却经历一次次的和匮乏感进行斗争的感觉。
记得工作头5年,第一个工作单位饭堂那个差啊,菜式少不止,想吃好还得和厨房阿姨搞好关系。但是呢,除了和同事一起吐吐槽,每顿饭也能吃饱,也很满足了,起码干净卫生,怀着女儿时的主要营养来源就是饭堂,偶尔还有动力出去搓一顿。
2015年底,我跳槽到现在的公司,就像从贫民窟到了天堂,从二选一到了十几个自选自助餐,真的觉得幸福档提高了不少,天天每样菜都夹一点,生怕吃少了,自然体重也上去了,而且怀老二和哺乳期,自然而然有理由吃吃吃。戒奶以后,真正要减肥,控制体重了,我发现饭堂自助餐是一个巨大的拦路虎,无论同事怎么吐槽,来自贫困生活长大的我,依然觉得这已经很好了,不吃白不吃啊。
减肥成功了后,我发现,每顿饭之前,是一个痛苦的选择过程,夹多了真的会吃不完,这个要,那个要,总是吃撑。
于是,我给自己定一个规则,要粥就不要牛奶,每次想要夹多,都先否定,等会不够吃再来。事实证明,没有一次是不够吃的。
我为什么会总是忍不住想夹菜,想买衣服,想买化妆品??我想,应该是背后的匮乏感驱使。每次有夹菜,头脑的声音就是“要了再说”,然而,这没有直达幸福感,不是吃撑了幸福,而是刚刚8分饱幸福,
要提升自己的幸福感,降低匮乏,还是要发自内心,向内寻找。我总结了一些个人的小经验:
1、开始选食物前,问问身体:嘿,你今天想吃什么,之后,无论在选菜过程中是否遇到更少见的菜,也要和头脑那个“牛肉很贵要多吃”的念头作斗争。把选择权交给身体,放空头脑,拒绝小我的声音。
2、增加精神层面的消费,比如音乐会和户外活动。
3、提醒自己,我们已很富足,要放大和内化这种富足,不要被匮乏占据。人到中年,要有stay fool,stay hungry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