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问我一个问题:“你说我为什么什么事都当真事呢?”我说:“那是你因为你没有被轻松愉悦的对待过。”
小松可谓是在一板一眼的家庭里长大的。他的父母从来都不开玩笑,而且他们做事情的时候,让小松感觉他们是去战斗,而不是说凡事都做得非常放松和对那个事情有真实的感情和兴趣,那种被迫的感觉让人非常焦虑和压抑。
成人相互间不讲笑话,说话凝重,他们同小松的互动模式同样也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而且小松经常被批评与劈头盖脸的揍——特别是在小松犯下错误的时候,没有商量的余地,无论小松是哭是闹还是求饶,一律没有用。
其实这就是小松被单一的养育方式长期植入的信念模式:别人说了就得做,别人说了一定就是真的。而同样的,他对自己也是这样的默认要求。比如说朋友说几点在哪里见,他一定会按时到,但他发现反而是制定规则的那个人却从来没有按时到过,他很不解。
小松说,有的朋友喜欢开玩笑,别人说了一件子午须有的事,他就当真的,别人都说:“你真没有劲,说啥你都信。”然后一个很轻松愉快的气氛也就没有了,弄得别人还挺尴尬的。
在家里也是,他爱人给他说闹,有的时候是借机会想亲热一下,他都反应不过来,他爱人说他:“就跟少跟筋似的,啥事也反应不过来。真没有意思!”
小松说,因为什么事都认真,他也总想说个明白,要不然自己心里很是隔应。
那就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关注自己已经破碎的心。这一点蛮关键的,若什么事情都当真,说明自己的心不是完整的一个,而是一个个碎片,碎片化就很容易理智、机械、不圆润、走极端。
再者就是养自己的能量。我为什么不说你去学这个学那个呢?因为我发现,你学什么都需要一个载体和环境,有这个你才能将所学运用得到自己的生命当中来,没有这个,学的东西都只留在了头脑。养能量怎么养呢?学习爱自己,对自己好,然后培养一些“无用”的习惯(有用的习惯用来挥霍生命,无用的习惯用来滋养生命)。比如说听音乐、画画、跳舞、散步、游戏等等;有空去大自然里走动,大自然里有所有你所需要的智慧和营养。
最后是尝试给自己培养一个观察者,即你在想、说、做时你都有一个分身在看着自己,学习慢慢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为都纳入到自己的意识当中来,然后根本意识到的,来找到问题的根源,来调整自己的局限及看到自己的不合理性,慢慢,你也就可以开玩笑,轻松愉快的过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