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机器温柔相处的人

十一年前,我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修腹腔镜三个月。这里是腔镜技术开展得最早的地方之一,手术室每一间都放置着腔镜的机器。那时手术室里有位叫阿昌的年轻小伙子,长得挺精神,主要负责所有手术器械的保养与维护。说起来他原本只是个临时人员,可因为他做事认真、性格又好,大家慢慢都离不开他——随叫随到,从不推脱。后来手术室特意向院里申请,终于把他正式留了下来。就这样,一个年轻人靠着勤恳、踏实和肯干,在这家人才济济的大三甲医院稳稳扎下了根。

无论白天还是深夜,只要在手术室见到阿昌,他总是一脸的平静。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好像再急的事到了他那里都会变得有条不紊。记得有回我帮大家打印手术记录报告,那天不知怎么了,不是电脑出问题就是网络连不上,反反复复叫了他好几趟。可他每次来都没有半点不耐烦,安静地检查、调试,那些在我们看来棘手的问题,一到他手里就乖乖听话了。不出片刻,一切又恢复正常。

手术室里那么多腔镜的零部件,出现任何问题都是找他来处理。长年累月和机器、器械打交道其实是件很繁琐的事,可阿昌始终保持着难得的耐心。感觉他真的享受这份工作,能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每件器械的脾性,把它们弄得清清楚楚。现在想想,在大家都难免浮躁的今天,能这样专注、细致对待工作的人实在不多。很多时候我们做事容易流于表面,追求速成,可阿昌不一样。他不仅实实在在地帮大家解决了困难,更用他不张扬、不浮夸的态度赢得了每个人的尊重。在他身上,你能感觉到:工作其实可以做得很美,很踏实。

这让我想起我们单位负责保洁和洗衣的朱姐。她从年轻时就做这份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年。前几年退休后,又被返聘回来。如今她主要负责病房被套、床单和医务人员白大衣的清洗。朱姐洗得特别干净,服务也周到,每周都会主动到各医护办公室收换洗的白大衣。她从青春年少做到如今鬓角染霜,一直默默为大家付出。时间久了,大家都把她当成了自己人。你看,哪怕是最简单的清洗工作,只要做到极致,同样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和喜爱。

我们总以为努力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轻松享受生活。但现实中,很多人即使很努力,也难真正放松下来——因为我们总忍不住去关注别人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很难只专注于自己的事。而且对不少人来说,“做好自己”还远远不够,他们总要不断往上走,追求更高的职位、更大的成功。可惜的是,太多人还没来得及品味自己的劳动果实,就病倒了,或者永远失去了享受的机会。

其实工作本身可以成为一件持久而踏实的事,就像阿昌那样——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施展自己的观察力、智慧和活力;完成一项任务后,那种满足感是最真实的。当我们不再总是计较个人得失,不再把工作仅仅看作达到某个目标的手段,而是全心投入过程本身,工作就会变得主动而和谐。

阿昌和朱姐这样的人,也许从不会被人称作“成功人士”,但他们让我明白:在任何岗位上,只要沉得下心,专注地把事情做好,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尊严。他们把平凡的工作做出了光彩,用耐心和坚持书写着不平凡的日常。

放眼四周,其实有很多像阿昌一样的人,他们在各自的角落里默默坚守,保持内心的宁静与高贵,从工作中获得满足。他们可能不为人知,却活得充实而快乐——因为他们懂得,工作的意义不在于外在的喧哗,而在于内心的安宁;不在于追逐虚幻的远方,而在于走好眼前的每一步。

他们就像暗夜里的微光,不耀眼,却温暖;不张扬,却持久。在浮躁的世界里,他们用最朴素的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往往就藏在日复一日的专注与付出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