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日,不需要参加高考的我细数着高考有啥收获。
总结一下,大致有五大收获。
收获成绩
这个放在第一位。把时间和成果正反向的比例摆在面前。高分正向,代表着你的学习有效时间多且有效率;代表着在这个长达12年的时间段里你在此类学习内容上的专注度高过许多人;代表着学习内容上的知识盲点比别人少;代表着你在抓知识点上的能力高过别人;代表着你精准地掌握了占整个知识点20%的核心考点并因此拥有80%以上的考分。
反之,代表着你的学习有效时间少且效率低;代表着在这个长达12年的时间段里你在此类学习内容上的专注度低于许多人;代表着学习内容上的知识盲点比别人多;代表着你在抓知识点的能力上低于别人;代表着你花了巨大的力气甚至于掌握了80%的知识点,却没有精准的把握好20%的核心考点。
收获精气神
这个放在第二位。在单位时间段内掌握知识的多少确实有快有慢,精准度有高有低,方法上有对路和不对路,但不管是考的好也罢,坏也罢,坚持下来,内心不被永远也做不完,永远也做不对,永远也理解不了的高考题吓死、吓瘫、吓的精神错乱就是高手。在这一点上,即使考了高分的人也不见得能收获这个精气神。不是有许许多多得了高分,但仅仅因为差几分入不了心仪高校进而萎靡不振的大把人选吗!
这个精气神的获得过程是这样的,总是被打败,总是不服,总是想比量比量,总是衡量着我的今天比昨天多掌握一个知识点的用法就是胜利,总是惦记着积小胜换大胜,用零敲牛皮糖的方式度过高考的时光。这样的小强有福了。
收获对人与人之间差异性的认知
人类五大需求理论是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人们非常了解的方面是,这是一个人从低到高的需要。却忽视了一件事,在满足别人或者整个社会从低到高需要的过程中,每个层级都要有人来干这个活,并且每个层级里需要的人手也是从低级到高级进行排列的。当你能满足别人的5个层级当中任意层级需要时,就能获得你服务的那个层级由低到高的收益和相应的尊重。而这一点就完全不是高考的所有学科内容所能涵盖的,大学也只是触及了人类需求方面的冰山一角。
那么,高考涵盖不了人与人之间差异的地方被高考生认知,那其认知水准将是超一流的。不管早一些还是晚一些,认识到就好,这是正向收获。最早应在高考后认识到。
收获看世界的角度和层级
高考生所认识的每一个学科就如乐高玩具中的一个模块。多多少少也就是需要摆放的一个物件,我们需要数学、语文作为基座,物理、化学、生物是于其上的摆件,历史就是摆件的时间轴,地理则是方位,政治处于顶端煞有其事、乱人眼目的花冠,外语则是对外连接的桥梁;也或者把这些一遍遍打乱,最终要怎么组合自己安排;又或者按社会需要调整结构,都可以建设成一个又一个独特的模型,形成更多理解和理解不了的层级与角度。
复杂的东西未必通透,通透的一定不复杂。也就是说,不论是抬头看天,还是低头看路,我们需要的角度和层级最终是由所处的位置决定的,不需要那么多角度和层级。通透即可。
收获一张价值千万的脸皮
真的很怕和很烦高考生那张说翻就翻的脸,在一群无比追求“尊严”的脸上只写着“短练”两个字。如果能够在一次次大幅度前后交替起伏的排名表上镇定到最后,那可以获得一张价值不菲的二皮脸,真的有用啊!
一定程度上而言,那些长期占据前几名的同学获得这张脸很难很难。
其实,高考能收获什么见仁见智,但总结这几点就是告诉高考生:不管上面几条认识没认识到,都会有你自己相应的收获。空手到最后的是自己不要。
具体每个人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自己算去。
献给今天参加考试的莘莘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