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高二英语老师对我说的一句话:“哦,你原来一直都在吃'老本',这和可不行。”他口中的“老本”其实就是我为今天英语成绩所唯一付出过的一段初二英语的学习时光,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是一本好像叫做《英语新学案》的资料。
那个每天都期待英语老师进课堂的女孩,那个什么课、下课铃一响就拿出英语《新学案》资料做题的女孩,那个不知道挨了班主任切勿偏科训导却依旧不变执念的女孩,那个最终经过3个月努力终于在综合成绩年级50名的位次上一举夺得班级英语第一,年级第三好成绩的女孩……
那个学期着实令人难忘,我不会忘记那个真正求知若渴,发自真心喜欢一样东西就不顾一切大胆向前的自己。那个付出努力的过程很美很甜,结果也很赞。当然,结果是我未曾料到过的,就像是有些人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大的愿景,一直被命运的巨轮推走着却也能凭借自身努力等品格也有不小成就那样。让我怀念的,是那种奋不顾身,不顾一切,始终为一的努力过程——整个过程丝毫没有感到案牍之苦,反却沐浴在喜悦之中。
是的,我就是凭借着那个学期的一本《新学案》,一路披荆斩棘,创下从初二到高三英语单科年级前10,班级前三的成绩。也就是那次和高二那位老师的闲谈,让他得知了我英语学科好成绩的全部“秘密”,并发表了文章开头的评论。
虽然我那时也曾恍然大悟其中玄妙,但却未为自己的未来做出任何实质性的努力。甚至高三时背书拖拉,看书不动脑思考,做题从来不总结,以至高考被好多人远远甩到了后面。而更加不幸的是,我大学四年宝贵时光依然如此浑浑噩噩地度过。这段光荣奋斗史对人提起过,也获得了老师们对我水平的承认;但是,但是就没了后文,依旧是那个成绩平平的我。如此,我便开始怀疑我选择了当初最喜欢的英语作为专业是不是个错误的决定,然后开始不断怀疑自己的英语水平以及学习能力,乃至考研失败的怀疑人生。
N多年后,直到我大学毕业,我也都一直坚信今生再没有那样单纯因为喜欢一个学科而发疯似的狂热努力、喜爱一样东西就如那般拼搏的时候了。
然后就是什么大道理都懂,却什么也没有做。然后日子就到了今年6月份的毕业季,我因为忙完专八、论文、答辩、毕业典礼、毕业照等等事务后突然闲下来的无所事事而看了一些英语公众号。随后无意中就报名了几个微课,结果就跟滚雪球一样,报名学习的微课越来越多。课程内容无非就是现在大火的各种大杂烩似的自我提升课程,包括时间管理、运动、写作、绘画……听了几节,虽有时觉得无趣,但无奈生活更无趣,所以没事时竟渐渐“按图索骥”地实践了一些——慢慢学着提升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等。
也不知道到底过了多久,我才在今天——连续早起打卡23天,连续在App运动12天,户外跑步第一天中体会到了那种熟悉,应该被人们称为“努力”的感觉,我初二奋斗时就被人这么形容过,虽然我并不觉得。
早上5点钟打开窗帘,拥抱太阳、制定自己一天计划并用一天为之奋斗之时;App运动时那种不服输的意念支撑,运动完之后满身汗水之时;跑完规定公里数昂首阔步回家之时……我感到了一股奇特的力量,就这样在我坚持中在推动我一步步向前,我就这样不知疲倦地走着,累病快乐着,我才明白那就是努力的意义。那个在我如此年少之时已经来过我的生命,却被我自己随意抛弃的“珍宝”,失而复得,甚为欢喜。
或许,我们都该相信努力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