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一边跑步一边听音乐,感觉身心都到了锻炼;或者有没有觉得一边吃饭一边刷剧,觉得不仅省下了时间,还获得了双倍的快乐。
我们不断在追求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追求事倍而功半,想着多快好省地解决问题。
其实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打个比方,一边吃饭一边刷剧,你有没有觉得吃完饭之后,忘记了饭菜地味道。你只是在吃饭,甚至想赶快吃完刷剧,狼吞虎咽,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
而刷剧的时候在吃饭,就不可能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上,有时候往往更容易错过精彩的剧情,更不会有时间去思考情节,其实你看完之后,很快也就忘记了,只能记住一些片段。
人做一件事的时候,只有集中注意力全情投入,才能有满满地收获。
吃饭地时候就好好吃饭,收回三心二意,感受当下。好好咀嚼每一粒米饭,它是香甜软糯的,还是粗糙生硬的?还有五花肉,它是肥而不腻爽脆可口,还是实在不堪入口?那是不是该提高你自己的厨艺了。
这是我今早读《认知觉醒》学来的,作者说:要专注的做一件事收回那些乱七八糟的感受,回归当下。
一心二用,三心二意,只会让你的生命质量变差。
我突然意识到,为什么每一天我都过得很充足,但最后心里却没有留下什么感受,特别是写日记是更明显,明明今天经历了这么多,为什么却没啥可写的?
我上班路上喜欢一边走路一边听书,以为利用这段上班时间提升自己。却不知不觉错过了早上的日出;错了身边擦肩而过不同的面孔和表情,错了路边盛开的小花和草尖上晶莹的露水。
如果认真回归当下,早上的太阳,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和路边的野花野草,其实都可以成为生命中的感动。
我们每天做的杂事太多了,做完这件做下一件,就像赶赴一场的约会一样,好像忙成狗,却没有什么收获。
好像从来没有认真品尝过一杯咖啡,去品味是什么样的味道,是苦涩,是什么样的苦涩?甜呢,几分甜?香味浓郁吗?
平常不是都一口闷吗!反正知道可以提神就行。
放下《认知觉醒》之后,去超市买菜,就买了橘子。
回来认真剥橘子,直达目的直接掰开也不是不行,但那样感受太短促的,几乎没有过程。
你看橘子金黄靓丽,圆胖可爱,看外观就知道,肯定不是那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假货。我们从它腹下较为柔软的中间剥开,酸甜的橘子皮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然后一点点剥下它的外衣,看到了果肉温润饱满,那肯定汁水丰富,可想而知其味道如何了。
果肉表面有一条条像是棉絮的白色物质,那是什么呢?据说叫橘丝,不用特意去掉,可以吃,对身体也有好处。掰一瓣轻轻放入口中,轻轻一咬那一刻,会微微皱眉,怕酸。到汁水流动,甘甜在嘴里炸开,你会惊呼,好甜!
你看,光这个剥橘子吃橘子的感受,都够写一篇日记了。你还敢说你的生活是贫乏的吗!那只能说明你没有认真感受生活,感受当下。
最后,讲个小故事:
一位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在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