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感受”,提升你的专注力

用“行动+感受”,提升你的专注力

一、一个人专注力的高低可能预示了他今后成就的大小。

比尔·盖茨与沃伦·巴菲特第一次相识的时候,盖茨的父亲就分别给他们一人一张卡片,让他们在上面各写一个词,描述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自己。结果两个人的答案竟然一模一样,都是专注。

二、既然专注的品质如此重要,那么怎么做才能提升专注的品质呢?

这之前,还要探讨一下,为什么人会分心走神。

一言以蔽之,就是做事的时候,因为所做的事情单调无聊,或者难度太大而逃离,致使行动与感受不在一个频道上。

身体在做事,心神在游离,感受被忽视,导致做事不专一。

就如吃饭时想着担水,担水时想着砍柴,砍柴时又想着吃饭。没有将注意力作用于正在做的事情上。

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吃饭时,情绪聚焦于品尝食物的醇香。

砍柴时,情绪聚焦于砍柴的动作。

担水时,情绪聚焦于担水的情境。

如此,情绪聚焦,效率提高。

这让我想起了“目标聚焦”跑步法——

《认知觉醒》作者讲的5分10秒内完成1500米跑步法。

每当快速超越选手后,他总是眼睛盯着10远的距离,在心里告诉米自己“再坚持一下”,到达目标后又如法炮制。

这样,将注意力专注于手脚的运动,感觉像在做追逐游戏,反而一次次完成了超越,轻松达成目标。

这与我们刚刚讲的专注力的道理不谋而合。即跑步时专注于跑步,专注于手脚的感觉。效率大大提高。

这也与刻意练习的道理是相通的。确定目标——专注行动——及时回馈——难度匹配。

跑步时,眼睛盯着10米远的地方,专注于手脚的运动,每一次达到目标,都是对自己的及时反馈与奖赏,然后在自己的身体极限边缘再坚持一下,也就是在舒适区边缘再突破一点。

这样周而复始,由一个个小目标的达成,聚合而成大目标的实现。

三、明白了分心走神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方法,就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提升专注力,提高做事效率。

这个方法就是“让感受回归行动”。

跑步时,把感受收回来,悉心体会抬腿摆臂、呼吸吐纳和迎面的微风;

睡觉时,把感受收回来,悉心感受身体的紧张与松弛;

吃饭时,把感受收回来,感受每一口饭菜的香甜,体会味觉从有到无的整个过程,不要第一口还没吃完就急着往嘴里塞第二口饭菜。

身体感受永远是进入当下状态的最好媒介,而感受事物消失的过程更是一种很好的专注力训练。

它提示我们,身心合一的要领不仅是专注于当下,更是享受当下,而这种享受必将使我们更从容,不慌张。

我们常说的“活在当下”,就是要将身体安住在当下,将心神安住在当下,体味生命此时此刻、每时每刻、每个当下的一刻的魅力。

这也与瑜伽练习的“呼吸——体式——冥想”心神合一的状态不谋而合。

从这个意义上说,瑜伽就是一种可以训练专注力的有效方法。

四、收回感受,提升专注力的作用

慢慢练习收回感受,让注意力回到当下,我们的烦恼就会慢慢减少,精力就会更加旺盛,情绪就会更加平和,身体就会更加柔软,感知就会更加灵敏,思考就会更加深入…

这个习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它就相当于改变了自己的底层行为模式,其力量不可小觑。

最后再讲一个故事,希望你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一位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在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