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有的人写着写着就断章了,有的人写着写着就成了辉煌的人生。读懂一个人,就类似于读懂这本书,但这本书是不断的加入新内容的,所以我们想要读懂一个人就要不断的翻阅这本书,然后不断的提取新的认知。
1
读书时,我们需要选书,我们可以通过朋友的介绍,可以是某些书单君,也可以专业人士来介绍相关知识的书。认识一些陌生人时,可能是因为相同的爱好,也可能是一个朋友的聚会,甚至是生活中一个不起眼的路人,都会有和我们做朋友的可能。读书与交朋友想通之处很多,读书和交朋友都是主动的去寻找,朋友不会因为你的冷漠而有,读书也不会因为你偷懒而有所知。
当我们翻阅一本书的时候首先会翻开目录,看看有没有我们刚好感兴趣的部分,然后才与作者神交,同时微信越来越全民化,朋友圈也成了每日记录生活点滴的照相本,而我们通常想要认识一个的时候就会先去翻一翻他的朋友圈,了解他平时都会做些什么,基本了解他的兴趣爱好。
通过翻朋友圈找到共同的兴趣,那就开始交谈彼此对于这个兴趣的心得,借于此交流彼此的想法,观察彼此三观是否能相似,能否为以后深交而产生条件,其实这里有点类似我们对一本书做了直接进入主题阅读。
有时在想认识一个人就是从各种方法中来解读他所书写的人生,那么很多读书方法是不是都可以用在生活中的每一个呢,只是我们有没有尝试联系起生活来,一直以来我都希望我不要步入书呆子的行列,常言道“知行合一”,如果只知道知而没有去实践,那么知道的再多也过不好一辈子,如果只知道做事而不去总结,那你只是在重复昨天的工作而已,只有一边实践一边总结,在总结中发现不足,才会有好的进步。
2
古人读书比我聪慧多了,就拿古人从读书中总结出观人的方法,我就万分佩服,如诸葛亮的观人七法就是从对方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大方面全面考察,面面俱到,假如可以从这观人七法中逆推出诸葛亮的读书方法,那我只能赞叹古人独自摸索读书技巧能力之强了,在那个信息只能用书保存的时代,需要花多少时间去思考一个问题的极致,从诸葛的观人七法中我看到了诸葛亮对读书的读法,但是由于小生才疏学浅想说却又表达不出来,只能望大家感兴趣可以仔细研读诸葛亮的观人七法,类似的还有曾国藩的识人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