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两篇文章里,我们说到了怎样通过监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逐步找回一点点正向体验让自己感觉好起来——积极情感治疗;以及教大脑换个镜头,不要总盯着“坏的”,而是主动看到生活里那些“银边”让自己感觉好起来——积极情感治疗(二)。今天来看第三步操作:练习“想象一个更好的未来”,然后迈出一小步。
这一步特别适合那种“我知道该做点什么,但就是提不起劲”型,或者“一想到明天要干嘛,就心里发堵”型。
情绪不好时,大脑自动在“预演失败”
你可能经常有这种感觉,明明事情还没发生,脑子已经演了一遍最坏的结局。想到要去见某人,要做某件事情,就开始预判自己做不好,甚至干脆拖延不做。这种自动灾难预演不是你自己吓自己,而是焦虑、抑郁时常见的思维方式。其原理是你的大脑一直在努力保护你,避免受伤。但问题是,它也同时切断了你的动力。
知道了原因,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大脑一个“甜一点的版本”。积极情感治疗方法里,这个练习很温和,也很实用。就是正向想象(Positive Imagery)+ 微行动(Micro-step)。意思就是想象一下“事情顺利发生”的版本,然后立刻动一下,哪怕只动一点点。
下面就是怎么操作。
正向想象练习(每天3分钟)
选一件你最近要做的事情。比如:明天要出门买东西,周末要见父母,今晚要跟朋友吃饭。这里要注意的是,别选太大的事情,这些只是例子,你根据自己的情况判断。
然后闭上眼睛,轻声说出来或者写下来,把它顺利发生的样子想一遍,预演一遍。用现在时描绘“顺利情景”。场景越具体越好(地点、声音、味道、表情等等)。建议至少要5个句子。不需要长,也不需要完美。画面有细节,有感觉。想象前后,给自己的情绪打分。
小提示:用 “我正在”、“我听见”、“我感觉到” 这样的第一人称,效果更好。如果脑子飘到负面,温柔拉回来,跟自己说:“先把甜的版本放一遍,再说别的。”
举个例子:明天要参加部门例会,我现在脑中试着这样想:
我坐在会议室,PPT 第一张图干净明了。我声音平稳,看到同事点头。当提问环节开始,我微笑说:“好问题”。大家笑了,我感觉肩膀放松。汇报结束,我听到掌声。
不用太多,关键要有画面、有一点点感觉就行。你不需用逼自己相信你想象的内容。这个练习的目标不是“催眠自己成功”,而是先让大脑从“只预演失败”,切换到“有别的可能”。
然后立刻做一个“小动作”
光想不练=梦。想象完立刻问自己:“为让这件事顺利,我在未来 24 小时内能做的,一件很小、但和这件事有关的什么事?哪怕只是个“5分钟动作”?”这一步的意义是把大脑里的多巴胺,立刻转成一丁点真实进度。微小,但可感知。
举例子:
正向想象 :明天要开会顺利发言。
对应微行动:写一句我要说的话,存在手机里
正向想象 :想象和朋友见面轻松。
对应微行动:发条消息:我们几点见?想吃啥?
正向想象 :想象周末和父母相处融洽
对应微行动:先发条微信:“周六买你们喜欢的草莓过去”
你只要做一点点,不需要太多。关键是:你从“想得好”切换到 “开始做”了。
常见的问题
1. 完全想不出“顺利”的版本怎么办?
从一个小片段开始,比如只是想“走进会议室那一刻”,或者“说出第一句话”,不要想完整事件。可以选最小片段,比如“开场 10 秒我说第一句话”。
2. 我想象完了,还是觉得假?
非常正常。这个练习不是为了让你相信你想象得内容,而是为了“给大脑一个替代画面”,哪怕是30秒的可能性,它都会留下痕迹。
3. 我做不了“微行动”,怎么办?
再拆小一点,比如“写下要做的事”,或“设置个提醒”,也算。如果做不到 24 小时,改成 15 分钟内就能完成的动作,会更保险。
4. 想象后心情没提升,怎么办?
可以尝试再加一条感官想象,比如闻到咖啡香、感到风吹脸颊,身上感觉暖融融的。加入五感,让画面更立体。如果还没提升,也别气馁,不是所有人一次就能成功。
5. 我不觉得这种正向想象能解决我的问题
你说得非常对。光靠积极思考确实不能解决问题,但它是帮助你更深地感受和欣赏正向体验的一个技能。我们在练习的是一种“让好事对你更有感觉”的能力,练习久了,会让情绪变得更轻、更亮。这不是骗自己,而是利用这个想象训练自己的正向感知能力。
总结一下,今天开始可以做的事情:
- 选一件最近要做的事(越具体越好)
- 闭眼或者写下来,想象它顺利发生的画面(3分钟)
- 马上列出一个“未来24小时内能完成的小动作”,然后去做
你不需要强迫自己相信想象的内容,也不需要多动,只要动“一点点”就行。你会发现,这种一点点的推动力是会慢慢积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