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人烧烤
说起这烟火气,就不得不提烧烤,小编也爱吃。路边儿摊上,三两个好友,几十串烤肉,再来个啤毛一体,就是啤酒和毛豆,美滋滋的,觉得生活特美好。吃烧烤,在我们现在,已经是一种十分平常的生活方式了,那要在古代,烧烤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首先来说,这烧烤的历史绝对漫长。人类发现火,最开始利用火来烹制食物,一定是烧烤,那会儿什么锅碗瓢盆都没有,只能把肉架在火上烤。烧烤,可以说是人类最古老的烹饪方式了。
烤出个“脍炙人口”
像旧石器时代的古人,没有煮、炒、蒸这些做法,就是个烤。进入有文字记录的文明时代,烤肉就更常见了。比如《诗经》中,就有很多记载,有一首是这样的:有兔斯首, 炮之燔之。有兔斯首, 燔之炙之。说抓住了一只兔子,要处理它。
这儿的炮,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商纣王用炮烙之邢,就是用炭火烧铜柱子,让犯人在铜柱上走,掉下来就会烧死,它和后面的燔、炙,都是在火上烤的意思。
《孟子》记载,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是孟子的徒弟,他问老师:“炙脍和羊枣哪个好吃?”孟子的回答干脆利落:“当然是炙脍好吃了!”炙是烧烤,脍是一种切得很细的肉,合起来就是烤细条肉。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古人是多么喜欢炙脍,后来还因此形成了“脍炙人口”这个成语。
烤出的“进食之礼”
古人爱吃烤肉,吃得又多,规矩就出来了,《礼记·曲礼》中有“进食之礼”,有十几条关于吃饭的礼仪,其中一条叫“毋嘬炙”,就是专门针对吃烤肉的,不能狼吞虎咽,嘴里塞太多食物不雅观。
中国的烧烤,不但历史而长,而且品类多,简直无所不烤,比如说烤猪。
苏东坡有诗说: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子瞻是苏轼的字,说的是他自己,佛印是他的好朋友,烧猪,就是烤猪,佛印用来招待苏轼的烤猪,不是小猪,不是那种烤乳猪一样的做法,而是大猪,要吊在土炉里边儿,密封好了烧,现在说这叫“暗炉烧”。
新疆一些地方的烤全羊,就跟这种烤法类似。这样的方法,至少在苏东坡生活的北宋,就很流行了。
品类多手法也多
宋代《梦梁录》里记载的,用来烤肉的食物,有十几种。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汉代竹简,上面也记载了当时的烤肉原料,有牛、狗、猪、鹿。
这烧烤的品类多,不只是说肉的种类多,而且手法也多。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那是北魏时期的作品了,记载了炙法21种,也就是21种烤肉的手法。有什么捣炙法、衔炙法、范炙等等,针对牛、鱼、猪、牡蛎等不同食材,还有不同的烧烤方法。
其中有个灌肠法,挺有意思,分享一下。这种做法,是取羊的肠子,清洗干净。把羊肉切碎。再细切葱白,用盐、鼓汁、姜、椒末调和,味道咸淡适中就行,然后把拌过的肉灌在羊肠里边,上火烧烤。烤熟了以后,一片一片割着吃,贾思勰说,这种吃法“甚香美”。
好了,关于古代烧烤,我们今天就分享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