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即将来临了!
在这个台风天,内心深处想学习心理教育的种子,又开始萌芽了。
我的父母都是老师,我家的大家族没有人当老师。我孩子申请时,他自己要往教育学上走,我当时第一时间就想到教育的工资不高,但是觉得学什么专业都可以,只要自己喜欢就好。毕竟孩子已经不是我那个年代,就想为钱。我支持孩子学教育,他边学边怀疑,最后听到就业难就半途而废。
我从小到大处于无人管即放养的状态,我是很自由,即使有时候想哭,自怜自艾,但始终我还是快乐的。我的学习能力强,反应快,记忆力又好,特别我的初中语文老师特别看好,他说以后一定是清华北大的。那时候我很开心,认为我不管怎样长大就会大学生。直到高考失利,复读又失败,反思自己为啥不行,心中就开始埋下一颗遗憾的种子。我需要好的学习环境,我需要有人管,我不够自律,不够努力。
有了孩子之后就希望我的孩子要有人管,不能像我那种放养状态。老公主动来管孩子,我开心,我觉得他做得比我好。在孩子六年级以前,老公没有功利心,我们达成了共识,让孩子快乐成长,不要那么多压力,一个女孩子有个大学上就可以了。孩子出生到小学结束,我们忙于工作,没对儿童教育的探索,也没无头苍蝇一样的实践,更没深度的了解当时的教育,没想法地让孩子在学校按步就行。
我们这样没学习,没想法的父母,到了孩子小升初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卷起来了,没了理智跟风似的。孩子在六年级上学期多番请求下,想突击提高数学,竟然重金给孩子上了个学而思小升初数学一对一,现在回味顿觉当时的无厘。再初中,后面高中,孩子卷我们,我们卷孩子,家长卷家长,互相卷得失去了自我,卷得迷失了方向,直到高三亲子关系崩了。
后面亲子关系差得一发不可收拾,没法沟通。那时的我俩竟然不自知,仍然忙着搞钱,没去学习,就认为孩子叛逆,孩子不感恩,那么几年都不认为自己哪有错。孩子处处反抗,唱反调,我们才开始学点教育直播课,也知道我俩错的离谱。老公本来跟孩子的关系很好,就是因为他不懂得人性,一味地控制和压抑孩子,让孩子就想挣脱和逃离我们。
什么是教育?
为什么需要教育?
教育的根本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
什么又才是真正好的教育呢?
如何才能探索和实践好的教育呢?
如何寻找一种更贴近中国文化的家庭教育方法?
又如何希望孩子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培养出既有文化底蕴又具备现代竞争力的下一代?
……
教育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又好像是个无底洞,是一朵云,是一束光,是一棵小草,是一片树叶,一只猫,一只狗,一只蚂蚁,一只兔子,一片土地,山川河流,太阳月亮,星辰大海……
生活中,孩子有没有更多更精彩的体验?
父母是否清楚孩子真正的喜好和诉求?
家中的大人有没有办法把日子过得更有意思?
亲子互动中,爱和温暖的部份给予的是否充足?
孩子的户外活动和社交是否足够?
孩子想通过电子产品获取到什么?
以上这些问题逐一想想再沟通或分析后,再坐下来思考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就像暑假,如果我们规定孩子每天只能玩一个小时,那剩下的时间做什么?总不至于说用一句好好学习、多多看书来打发吧。
一个大人空下来自觉自发地去学习去进步都难,何况一个孩子。
父母不在家的时间段,可以适当安排一些任务、学习班,父母在的时间段要尽量做好榜样,并想方设法给孩子一些引领、指导。
之于这一生的话,我们不能简单地谈未来,谈目标,因为我们的现在就是孩子的某种意义上的未来。
他们需要在我们的生活方式、待人接物、处世态度中确立自己对人生的希望,并学习到如而处之。
最后,孩子的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孩子的成长关键在于父母的自我成长。南怀瑾老先生一直提倡要办家长学校,若为人父母者都不愿意学习成长,那孩子又如何能健康成长呢……
先从自我教育自我学习开始,从心理教育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