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读完《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作者:万维钢(同人于野)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出版年:2014-10-1

页数:262

ISBN:9787121242151

购买链接:http://club.jd.com/review/11551750-1-1.html

作者简介:

万维钢,笔名同人于野,“学而时嘻之”博主。

博文介绍为“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喜欢科学和政治,作品以理性思维见长。

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新知客》、《新知》、《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特约撰稿人,天涯名博,在知乎、果壳、观察者、共识网等国内知名网站上设有专栏,在《麻省理工科技创业》、《商界评论》等报刊和网站发表过若干文章,文章常引发大众思考,掀起诸多话题讨论。

《流言时代的赛先生》及《十万个为什么》(新版)的数学分册和物理分册作者之一。

推荐语:

这本书也是从14年就开始读,后来的两年间就反复推荐给身边的朋友,目前这本书已经出版了韩文版,被引进到韩国,作者的话说“是为中华文化输出做了贡献。这么一本备受考验的好书,自然忍不住要拿出来分享。当然最期待的,正如书中所说,把它扯开、撕碎、再重新组合成你自己的东西之后的真正收获。

“反常识”思维

进入现代社会之前,遍地是熟人的生活模式对大脑的演化有巨大影响,可以称之为“石器时代的”文人思维,它的首要标准是--道德,而非商业和法治。在这样的社会里,我们的首要技能不是数学计算能力,而是分辨美恶美丑。低端的文人研究道德,高端的文人研究美感。文人对事物的议论是感叹式的,例如:这个XXX怎么这么YYY啊!他们有时候把这种判断成为“常识”,因为这些判断本来就是从人的原始思维而来,然而现代社会的另一种思维,却是“反常识”的。

现代社会的动态复杂性,使得我们同时面临很多选择,而每一个决定,都可能以一种非直截了当的方式影响别人,再影响自己。这种复杂的局面,产生一个最基本的结果,那就是“取舍”--理工科思维的起源。《思考快与慢》一书指出,人脑有两套思维系统,前者自动起作用,能对事物给出一个很难改变的第一印象,后者费力而缓慢,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进行复杂的计算。靠本能(系统1)也能在草原上生活得不错,只有到了现代社会才会有大麻烦。(书中以“伦敦奥组会给运动员准备15万个避孕套,五天内用光”为例,说明了两种思维的差别,值得一看)


最简单概率论的五个智慧

现代社会有大量的不确定性,当不懂概率的人大惊小怪的时候,懂概率的人,就可以淡定自若。理解概率论里的五个思想,能让我们看世界的眼光发生根本变化。

1、随机

有些事情就是无缘无故地发生了。古人没有这个思想,认为一切都是有缘由,甚至认为世界的运行应该像个钟表一样精确无误。但真实世界充满了不可控的偶然。

管理者有个常见的思维模式,习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避免所有发生过的事故再次发生。但实际上,极小概率的事故并不值得过度反应。那样只会让错误变成伤痕,而且会让公司越来越官僚主义。正确的办法是告诉犯错的员工,这是一个错误,然后就完了。偶然的错误不值得神经,成就也如此。

2、误差

偶然的失败和成就不值得大惊小怪,那根据必然的因素去做判断总可以吧?但前提是,必须理解误差。多次测量是排除偶然因素的好办法,国际足联的世界排名,是根据各国球队多次比赛的成绩采用加权平均的办法统计得出,这个排名比一两次比赛的胜负更能说明球队实力。但即便如此,也不能说这就是各个球队的“真实实力”,因为各球队只进行了有限次数的比赛,再好的统计手段,也不能把所有偶然因素全部排除。即便是科学实验,“真实值”也非常不易得。大多数事情根本没有多次测量的机会,那么对只有一次的测量结果应该怎么解读?我们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或者别处、别人的类似案例,来估计一个大致的误差范围。

3、赌徒谬误

玩老虎机的人,在连输多次之后,总认为下一次就会赢得转机,但事实果真如此吗?这只是一种错觉罢了。赌博完全是独立的随机事件,意味着每次结果都没有任何联系,已经发生的事情并不会影响未来。而概率论中的确有一个“大数定律”,说如果进行足够多次的抽奖,那么各种不同结果出现的频率就会等于它们概率,但人们常常错误地理解随机性和大数定律--以为随机就意味着均匀。比如,用更多的“2”去平衡此前多次出现的“6”。但大数定律的工作机制不是跟过去搞平衡,它的真实意思是说,如果你未来再进行非常多次的抽奖,你会得到非常多的“2”和非常多的“6”,以至于他们此前的一点点差异会变得微不足道。

成功学的解药

匹夫怎样逆袭

从没打过篮球的程序员,却要训练一支有工程师或书呆子家庭子女的篮球队,并且问鼎全国少联赛冠军;患有失读症的少年,无法按照正常速度进行阅读,甚至很难记住单词,却立志要做一名出色的股票交易员;1963年,正值民权运动危机,马丁路德金在民权运动中的重要助手--坏亚特.沃克,却要在种族隔离最严重的伯明翰,组织一场声势浩大的游行;这些处于劣势地位的人,在马尔科姆的书《大卫与歌利亚》中被称作“underdogs",类似于中文里的”匹夫"。如果你是一介匹夫,你打算怎么跟巨人竞争?

上面提到的程序员,后来真的带领这支篮球队赢得了全国少联赛的冠军;而那个想成为交易员的失读症少年,现在是高盛公司的主席和COO-科恩;而马丁路德金,最后当然是赢得了民权运动的胜利。(这些都被记录在《大卫于歌利亚》一书里)

作者马尔科姆说,想要战胜歌利亚,关键在于两点:第一、明白你的不利条件,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你的有利条件,而巨人的有利条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他的不利条件。

第二、你绝对不能按照对手的打法去跟他玩,你有时候得使用非常规手段。维护现有的社会格局和强调遵守游戏规则,那是高富帅的事。而改变规则则是屌丝的特权。


穷人和富人的人脉结构

在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的研究里,有价值的关系可能不一定跟亲密程度有关,他发现,真正有用的关系,不是亲朋好友这种经常见面的“强关系”,而是“弱关系”(这里的有用,主要指的是提供新的信息,深刻的情感关系不在此范畴)。格兰诺维特认为,整体混在一起的人,很可能由于所做的事情,所思考的问题都接近,因此不太可能提供新工作机会之类的信息。他把这个理论推广为一篇叫做《弱联系的强度》的论文(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8,1360,1973),“弱联系"的真正意义是把不同的社交圈子连接起来,从圈外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虽然我们跟”强联系“的交流次数要远远多于”弱联系“,但传递的有价值的信息比例更大。尽管对于这项研究的质疑不断,但格兰诺维特的理论还是经受住了考验。

所以,弱联系理论的本质不是”人脉“,而是信息的传递。并且,已经有统计表明,从弱联系那里获得想法,乃至于于弱联系合伙创业,有利于提高一个公司的创新能力。但是,人们很难拒绝强联系的诱惑,比如我们认为风险投资这个行业的人应该是比较理性的,或者至少应该比较冷酷无情的人,对吧?但就是这帮人也会犯追求强联系的错误,而这个错误常使他们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笔记本就是力量

记笔记通常被认为是一项被动的、一点都不酷的事情(我正在写的笔记,看上去好像挺酷的呢!),如果仅仅把学到的知识存储起来,这有多大的意义呢?确实没用!真正的知识,必须以一个个性化的结构”长“在你的脑子里,通过个人比较本不断总结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恰恰可以帮助我们”长“知识。真正的专家,都有自己的一整套知识体系,每当有新的知识进来,他们都知道该把这个知识放到体系的什么位置,有人称之为”心智模式“。有知识体系的消防员,看到火看到的是一个有起因、有发展、有结局的故事;有知识体系的科学家,一眼就能看出什么方向重要、什么不重要。

世界上有很多藏书和爱书的人,他们买本书就精心包装起来供起来,而真正的高手只藏笔记。只有你把它们全部扯开、撕碎、再重新组合成你自己的东西,它们才真正属于你。我们要做的就是”吃进“很多信息,然后生产笔记本。

用强力研读书

跑步和练武对人身体素质的提高都非常有限,读书却可以极大幅度地提升人的思想内力。这种内力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见识。读书的目的是获得见识以及学习高水平的思维方法,而非在某些新闻里发泄自己的情绪。如果读书是为提升自己的内力,跟为掌握技能、通过考试或者纯粹娱乐的人相比,假以时日,他们的“智慧”水平将会有天壤之别,而只有后一种人,才配称为“读书人”。

文中专门研究,怎么读那些看完之后能够加深自己对某一领域的理解,获得智慧上升的感觉(哪怕是错觉)的非小说类的书。

这种书有三个基本事实:

第一、大多数人不看这种书(比如《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他们不是读书人

第二、如果真看了,大多数人没有看完(看看这个栏目的留言,好像真是这样的呢!)。亚马逊kindle版的电子书,大多数人的书,人们只看了1/4就不看了。

第三、即使看完了,大多数人也没看懂。在蒂姆.哈福德的成名作《卧底经济学》里,反复强调了一个概念“稀缺”,星巴克卖咖啡的例子,指出了没有稀缺就不可能赚钱;区别定价的例子,指出了有了稀缺也未必能赚到很多钱,必须要有精心的设计;经济学家为什么喜欢市场,因为市场可以自动把稀缺变得不辣么稀缺;政府的有些政策,表面上为了公平,客观上却促进了稀缺,比如不让优质小学的入学市场化。如果我们看完这本书,只记住两个字,这两个字应该是“稀缺”。而看看排在豆瓣前四名的书评,竟然没有一篇提到“稀缺”这个词!而是咖啡。

所以,读书这件事情没那么简单,它也需要技术。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作者其实传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它认为阅读有三个档次:为了娱乐而读、为了信息而读和为了理解而读。读书应该以我为主,而不是一书为主(这个斯坦诺维奇的新书《机器人叛叛乱》强调了类似的道理,我们要以自我意志为主而非基因的自我复制为主,感兴趣的建议可以读一读)。

真正能做到这样的精神去读书的人,都是真正的精神贵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3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4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20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0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58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4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1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31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1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6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42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3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