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孩子不高兴的时候,父母都是怎么对待孩子的呢?
托马斯戈登博士总结了父母们十二种经典的回应方式。命令、威胁、讲道理、建议、批评、赞美、嘲讽、分析、安慰、提问、转移注意力。
这十二块绊脚石不但没有用,而且对亲子关系有很多不良的影响。
▌首先,它有可能让孩子情绪更加激动,哭得更凶了。
第二,绊脚石有可能直接堵住孩子的嘴巴,让孩子无话可说,所以孩子要么更加愤怒,变得无理取闹;要么被堵住了,待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好。
第三,绊脚石会让孩子关上耳朵,根本不愿意听你说话。
第四,绊脚石会让孩子感觉很不好,觉得委屈、无力、愤怒,亲子关系会雪上加霜。
不是不可以跟孩子讲道理,是不能在他处在问题区,情绪激动的时候讲道理。想讲道理可以,等情绪平静下来以后再讲。
而且,在孩子小时候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孩子长大了,你不要抱怨孩子的注意力不专注哦。要知道,当初他那么专注哭的时候,是你让他注意力转移的。
这十二块绊脚石只有在孩子处在问题区的时候才是绊脚石。在无问题区的时候,大部分并不是绊脚石。我们只能尽力避免在孩子处在问题区的时候使用绊脚石,偶尔用了也不会损害亲子关系,只要不是经常用就行。
第5课作业:
1、留意一下,你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绊脚石有哪些?孩子听了以后,反应如何?
这十二种听起来感觉都好熟悉,经常会在和孩子交流中遇到。
现在,对大宝,开始是赞美,建议,讲道理,道理讲不通的时候就开始命令,威胁,嘲讽,越听课越感觉自己作为妈妈太不合格了。
对小宝,转移注意力用的太经常了,尤其是在她有情绪,哭闹的时候,转移注意力是几乎天天都会用到的,效果还好,后果也太可怕了。
2、可以填一下下面的《12块绊脚石自我测评表》(可以把测评表中“我的发现”和“我的决定”发到作业上):
32分。我的发现,对孩子出现问题时,我总是会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来或批评,或指责或嘲讽、建议,却很少真正走进孩子内心,体会他的感受。
我的决定,真正走进孩子内心,感觉很有难度,但至少,在孩子有问题时,保持自己内心平静,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
3、本次课中最让你有感触的部分是什么
情绪是一种能量,不会消失,不往外宣泄就会向内压抑。
4、有实践:描述具体运用事件案件描述,如:你听完课,对孩子做了哪些改变,往常是怎样的,以后打算怎样(这是成长的关键点)
今天晚上,陪娃写作业的时候,面对他的错题,我让他自己继续检查,纠正,没有指责,孩子很快自己找到问题并改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