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生命和润育成长同等重要,都需要经过阳光雨露的滋养和长时间等待才可以开花结果。
---题记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七个工作日,走进C4课堂的瞬间,感受到孩子们强大的气场,尽管已是上午的最后一节课,但他们那种不知疲累的眼神坚定地告诉我,他们已经做好的上课的准备,新学期新班级新面孔,似乎我们相处得还是挺开心的。对于这个我一直很好奇他们的班级,心生向往,总想在每一个40min中能够找寻到不一样的惊喜,果不其然,我总是被他们的“惊喜连连”感动着,于是决定用文字记录当下的“三美”感受。
环境美。热点时事妆点着的中队角,俨然人文荟萃集中营。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映入眼帘的是“学雷锋”黑板报,近处学习,重温着“雷锋”故事,沁人心脾,感受着满满的正能量。孩子们用稚嫩的画笔,描绘或讲述着雷锋同志感人的故事,续写雷锋日记的同时,弘扬并传承着雷锋精神,代代接续相传。看到这些我忍不住拿起相机进行逐页拍下,忙里偷闲地做了个微视频,以示记录美好。T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配上乐思笃行的实操,似无痕却意义深远。
意境美。驻足教室后面,被孩子们的“读写绘”惊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情中有景。”映入眼帘的是如诗如画的画作,流连脑海的是与之相对应且应景而出的古诗词,其描绘的意境如同画作一般美丽,蕴含着诗歌的韵味;让欣赏者享受情感与景色的完美融合之时,已然营造出了令人陶醉并沉湎其中的真实情境。此刻那些关于诗歌的“意境深远,含蓄蕴藉,气象万千,空灵飘逸,雄浑豪放,清新雅致,婉约柔媚”等关键词从脑海里踊跃溢出。一个孩子忽然走近我对我说“老师,这些画作里的诗歌,我们都烂熟于心了。您要抽背试试我们么?”我快速回复到“不用,我已经见识到了。”见我不“领情”,孩子们追问到“您怎么知道的呀?”“我当然知道呀,因为我在巡查你们的晨诵和课堂教学的时候,我都会关注到。”我说道。一群可爱的孩子,向我展示着他们积极的“求关注”。殊不知,我在正式成为他们班级授课教师之前,已经做好的充分的前期准备,以致于他们都不知道,我是到他们班来找“惊喜”的。
成长美。教育是慢的艺术,如同世间生物,都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他们是幸运的,有向光而行的老师引领和指导,有自主乐学善思的班级氛围,还有日日坚持陪伴他们阅读的书籍,让他们的班级有了充裕的成长条件,于是他们才会有“循序渐进,日有所进”。现场授课中,为了测试他们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我们选取了4人/组的方式,限时限速限量地自主阅读,附上与文本内容相关的导学单,并告知他们没有唯一答案,只有属于他们自己想要的答案,鼓励他们放手去尝试着用儿童的语言来表达他们自己的“心声”,而我这位“懒惰”的老师十分好奇这群爱阅读的孩子会给我什么样的“惊喜”。在实操过程中,孩子们充分的理解到了“小组合作”的内涵,分工+合作,在导学单上,留下了人人参与的足迹,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同年级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达到100%参与的团队协作的真实场景。我忍不住地问孩子们是怎么做到的,他们异口同声地说他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此刻我更明白和感受到了“浸润”的力量,因为有坚持不懈,才有他们全员参与团队的共建共享和共成长,原来他们不经意间的回答已经让我找到了答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主见有思想的T老师,一直带着孩子们在做这些看似简单,落实落细却很难的团队建设工作,不仅是有模有样有结果,而且成为了孩子们日常非常喜欢的自主研学形式,这些综合素养的培育离不开老师的方向引领和实操指导,更离不开孩子们不懈的坚持和应用实践,才能让这样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自然地被熟练使用,并且效果很好,团队里那些不愿意动手动脑的孩子,在组长的帮助下,也能为小组的作业“出一份自己的力”,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他们做到了。
如果说班级文化是静态的显性教育,那么,小组合作学生便是动态的班级隐形文化的浸润与实操,两者完美结合地无缝融入到现实生活与日常学习中,既离不开老师有前瞻性的教育主张的支撑,也成全了孩子日复一日的成长,写实了综合素养的培育,非一日之功,而是久久为功而获取到的“红利”,链接了孩子们校园内外的生活,成为师生“共成长 同精彩”的必备营养品,滋养着人的心灵,为“成人之美”的教育目标达成提供给养。真心喜欢这样融合了人文生活环境,师生共读和团结协作“动静总相宜”的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