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仅限站内转载,站外转载请私信联系作者。
在人类文明起源的初期,谁最先进入农业社会,并具有持续发展的条件,谁就领先进入文明社会。那么是哪些因素促使这些地区能够领先于其它地区的人类呢?是他们更聪明?还是因为杰出的领袖?还是什么别的原因?让我们大致分析一下几大文明起源地的发展史,也许心中就会得出一些新的想法。
苏美尔
它处于新月沃土,是至今为止最早进入农业社会的人类文明。在两河流域中间的那块肥沃的土地,被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正是在这里,首先出现了第一个文明国家:苏美尔。它以8个城市作为地方行政中心。每个城市中心都修建有庙宇,也兼市政府。当时是政教合一政权,所以不同等级的僧侣也同时担任相应的城市行政管理工作。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层次结构:国王家族和僧侣处于最顶层;军队处于其次的地位;社会中层是广大的平民;最底层是罪人和奴隶。
埃及
紧接着苏美尔之后诞生的第二个文明社会是埃及。埃及与苏美尔地理位置接近,分别位居新月沃土的两个部分。由于古尼罗河流域的农业历史与两河流域相似,故在此笔者仅解析古埃及的情况。
提起农业,首先就要看水。特别是在沙漠占多数土地面积的埃及,水对农业尤为可贵。同时,水量还要均衡,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水量太大,会冲掉最肥沃的表层土壤,也可能会造成洪涝灾害;水量太小则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相对于其它大型河流,尼罗河属于很稳定的。不像有些河流那样,有些年景水量过大造成洪涝,有些年景水量又过小,甚至消失。尼罗河的水量虽然每年也有变化,但基本上还在人工灌溉系统的控制下。所以说,水坝与储水池等灌溉系统属于古埃及最重要的社会工程。
其次,每年尼罗河上游河水携带的淤泥富含大量养分。我们都知道,在同一块地上反复种植庄稼,必须定期施肥。常见的做法是将牲畜的粪便施在土地上,这样的话土壤中才能保持足够的肥力(矿物质)。在古老的尼罗河流域,这个农业上必须的步骤大自然已经代替做到了。
第三,每年汛期过后,尼罗河两岸的土地经过河水的冲刷后,重新变得松软,这样又免除了春耕的一个重要步骤 ——— 翻地。人们不必先用犁等重型工具,借用畜力把板结的土地翻松。人们只需要把种子播撒到土地上,再使用小工具翻动或者用土壤薄薄覆盖。
如此,古埃及人省略了农业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却仍然能够年年岁岁获得丰盛的收成。稍有农业经验的人都知道,农业成功需要同时具备几个不同的要素,并且不同要素之间还需要合理的配合。处于狩猎采集状态的人类是不具备这类知识的储备的。而古埃及先天上就帮助人类完成了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尼罗河流域就成了人类走进农业革命的福地。
同时,也有后世的人评价: 尼罗河的存在让农业变得更简单; 当地的人类的生存变得很轻松,这就导致古埃及的人们失去了进一步革新的动力,以至于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落在后面。
但无论如何,古埃及王朝借助尼罗河的优势前后存在了几千年时间,直到被亚历山大大帝统治。但外来的统治者并没有试图改变埃及的经济结构,始终把它作为新帝国的一个重要的粮仓,马其顿如此,古罗马也如此。
这个情况在19世纪发生了改变,英国占据了埃及作为殖民地。英国人认为埃及应该发展出更有价值的农业,于是很快在传统的农业土地之外又开辟出大量的新土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 ——— 棉花。同时又进一步扩大人工灌溉面积,发展精细灌溉。
为了满足新增的大量土地的灌溉需要,当局首先在尼罗河上游修建了大型水坝 ——— 阿斯旺水坝来蓄水。1950年代,另一个更大的水坝也建成了。
不久之后,人们开始感受到新的大型人造工程对传统经济的破坏,这也正是如今环境科学努力研究的课题。
上游建立的巨型水坝储存了每年春汛期间本应该流经下游地区的水量,这样的话,每年能够给下游带来肥沃养料的淤泥也被水坝截留下来。直接导致现代的埃及农业要大量依赖人工肥料。另外,每年水坝内储存的大量河水,由于要等待枯水期满足灌溉的需要,历经数月阳光照射蒸发,其中的含盐量增大,这些盐分都会随着灌溉沉积到耕地里。在传统的农业中,每年的春汛会将土壤中的盐分融化,带到大海中。但现在大坝的存在阻止了这种自然的“清理”过程,导致土壤慢慢盐碱化,反而将埃及的农业逐渐引向失败。
19世纪以来在埃及新增加的大量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耕地,雇用了大量的人手,是很多埃及人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大型农业工程说造成的环境破坏却不断导致土地减产,让越来越多的人陷入贫困与营养不良。埃及作为传统的农业国家又没有足够的工业或服务业去消化这些失去土地的人,这就给一直以来埃及的社会动乱埋下了伏笔。
待续,接下来会讨论古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中美洲等等的农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