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永远,因为两个人其中一个不在了,就不是永远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小赖学长
01
在三月这个电影市场的淡季,《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出现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正如片名这简简单单的9个字,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名副其实,两个明明很相爱的人,为了彼此的幸福,秘密的为对方做着一切,他们这种无言的守护,让其它爱情有片里那些海枯石烂的情话都变得黯然失色。
男主角张哲凯是一个不被命运眷顾的人,他不幸遗传上父亲的癌症,被母亲无情抛弃。
女主宋媛媛是个孤儿,父母车祸去世,无依无靠。
因为有些相似的经历,缘分让两人走到了一起,相互取暖,相依为命,从16岁到30岁,他们同居了14年。
整部电影最让人心痛的大概就是二人深爱着彼此却不敢再跨出一步,但他不愿让Cream 知道自己患有癌症,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她能嫁给一个好男人。
毕竟自己没有机会陪她了,没有办法给她一个幸福快乐的未来,不能和她过平淡幸福的日子。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爱情从来都只有两种结局,要么殊途,要么同归,而电影中,却是悲壮的同归——一个病逝,一个殉情。
电影就像是回忆的记录仪,很多时候我们看的不是电影里山盟海誓的承诺,也不是揪心的情节,而是那个和影片主人公相似的自己,是爱情中的千姿百态。
02
“人一旦习惯了孤独,就是比悲伤更悲伤的事”
在张哲凯看来,自己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注定给不了心爱的人未来。
为了让自己心爱的女人不孤独,他一步步的把心爱的人推倒了另一个男人身边。
张哲凯习惯了一个人,知道一个人的孤独并不好受,他不希望宋媛媛也是孤身一人,而他却从未想过自己也是一个人。
但他宁愿自己承担世上所有的孤独,也希望她幸福。
这样的张哲凯像极了爱情中的我们。
跨过了自我满足的“幼稚”,随之而来的是无言的守护和爱。
有人说,爱到深处就是放手,换言之就是宁可牺牲自己也愿意去成全对方,只要她幸福,再孤独又能如何。
只是他不知道对宋媛媛来说,需要的只是张哲凯这个人而已,不管是健康的他还是病痛的他,她在意的是陪在自己身边的是他。
人们总是喜欢说,习惯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东西,能够将人推上人生巅峰,也能让人坠入谷底。
在爱情中也是一样。
03
“我不喜欢永远,因为两个人其中一个人不在了,就不是永远了。但是下辈子不一样,听起来就像是个约定”
如果没有癌症,张哲凯和宋媛媛绝对是幸福到甜腻的一对,他们在雨天一起欢快地吃冰、一起看漫画。
喜欢这种东西,即使堵住了嘴巴也会从眼睛里流出来,而他们就是那种眼里,心里只装得下对方的人。
张哲凯不愿袒露自己的心意,一点点地将心爱的女人越推越远,直到自己亲手为她披上婚纱也不愿松口。
“我要的不是在寒冬中给我送热咖啡的人,而是下雨天陪我吃冰的人,我要的不是守护我的人,而是和我一起冒险的人。”
张哲凯就是宋媛媛心里无可替代的唯一,也许在她看来,只有和他在一起才是永远。
廖一梅在《柔软》中说道:“我们这辈子,遇见爱,遇见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见了解。”
对宋媛媛和张哲凯来说,两个最了解彼此的人,一个往外推,一个心知肚明却又愿意接受。
也许正是因为太过了解,才注定最后两人是个悲惨的结局。
04
“人为什么要结婚?”
电影中,宋媛媛问:“人为什么要结婚?”
张哲凯说:“当你老的时候,或是需要被照顾的时候,那个人可以理直气壮的一直陪在你身边。”
在这个时代,很多人不愿意结婚,有的人说不嫁给爱情的婚姻保质期太短。
其实,结婚并不只是为了老的时候有人陪伴,更重要的是能有一个懂你的人陪伴。
而宋媛媛需要的不是自己不爱的没有感情基础的人,只是张哲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一厢情愿地把宋媛媛往外推。
却不曾想,在宋媛媛心里:没有人能代替他的位置。
爱情就是这样,无厘头的横冲直撞,一厢情愿的隐忍和割舍,一切都无法解释。
“爱情如果能够解释,世界上就不会有人因此而痛苦了”
就像电影里的对白:
“如果有来生,你想做什么?”
“除了做人,什么都行,戒指,眼镜,床,日记。”
“下辈子做这些东西,有什么意思么?”
“这样……我就可以永远在你身边了。”
如果有来生,我们一定要再续前缘,给我们的爱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05
在感情里没有谁对谁错,但遇见了就应该好好珍惜,不要等错过才追悔莫及。
《何以笙箫默》里有一句台词: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意将就。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就是你们相爱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天天长相厮守。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就是当你遇到一个喜欢的人,却发现你已经把最好的自己用完了。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就是当你遇到一个想要保护一辈子的女孩,却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护她一世周全!
所以,应趁青春尚在,去努力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