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口中的大人、小人及婴儿
一个年青的妈妈带着孩子去旅游,她们慢慢已经登到山顶了,妈妈正在欣赏周围大好的风景,而她的孩子却哭了起来.妈妈很奇怪:"宝贝,你看,这里有多么好的风景啊,你不去看风景,却哭什么呢?"
"妈妈,我还是怕.这里一点儿也不好!!!"
"怕?"妈妈弯下腰来去抱着女儿,当她把身体低下去的时候,突然发现了女儿哭泣的原因:女儿的视线被一丛灌木挡住了,而那灌木下面,有一堆垃圾与一些小虫子什么。
在同样的地方,不同高度的人,总是会看见到不同的风景,一个人能够看到什么,很多的时候是与他的高度有关.花会开在树的高处,无限的风光在险峰,当人达到一定的高度,就可以看到周围很多美丽的景色,包括他人的长处与好处。 再高一些,到达佛这一个高度的时候,那就相当于飞机飞行到了平流层,天高云淡,永远没有阴云,他看到的人全都是佛,都充满着阳光。
猪的眼总是向下,无法抬头去看天空。哪怕它们此刻就在天空中飞翔,也只能看到下面不好之处。一个人很低,层次不够的时候,他只能够看到一些阴影与不好的东西,很多的时候,人也会活在他人的阴影之下,或者是生活在根须与洞穴之中,其实有阴影一定是因为有阳光才导致的;有根须一定 会有一些花会开放。但是这一个人可能终生也没有这一个能力与时间去看到或者是守候到那些美好的东西。
孔子总会谈到大小 与小人,这里的大人小人不是身体的高与矮,而是精神智慧的高与低,处在一样的环境,大人与小人眼中看到的风景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有时当我们滔滔不绝地去评论他人,不停地去说他人不好的时候,不是他人真的好与不好,真的太差.而只是我们的高度低了,是个小人。当我们只是一个小人的时候,看的近看不了远,看见的根须看不见花朵,看了当下,看不到未来。道人善,即为善,是大人高人。道人恶,即为恶,是小人低人。多么简单的道理啊!!
高处观景,低处看阴影,再到更低处,只能够看到身边自家小菜园的菜了,我们们身边的人:我的爱人、孩子、朋友、同事。这里的一切景象都是我们心灵在时间画布上播洒与投射的结果:我们看到了身边人的丑陋与不好,却应该看到,是自己的心在园子里种下了不好的因,才导致他人向我们展现出人性中丑陋一面这个果。
曲<<我的祖国>>中所说: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有猎枪,人只有付出才会有美酒的回报,而不是有回报后才去付出。身边人的状态,象在自家的菜园景致,我们播种不一定会有收获,但是不播种或者播种后不去除草浇灌,或者是刚刚播种下去,我们一时能够看到的只有杂草与虫蚁,人小成弱弱的婴儿那样,非要等待着回报以后才去付出,那可能一生永远只能看到他人不好那一面,甚至是看到的狂暴的猎枪。更多时候身边永远是长满着杂草的菜园。
人老看不到生命中或者是他人中的美好,就只能够躲避,躲避在深山中,躲避在庙宇内,甚至连自己的嘴与心都躲避,依赖念佛与诵经把自己不好的念头与感受暂时强压下去。只是刚刚从深山庙宇中出来,刚刚诵完经,念完这句佛号。立刻又看到了他人的不好。躲无可躲,苦海无边。毫无生趣。
其实中国国学三家,儒释道的核心,都是用来观自己,观自己的内在之心,特别是佛学儒学,都强调向内看。学习完了国学,却以此为原则来量度他人,向外看,观他人、观外景、视为眼贼耳贼身贼。这就是迷了信仰的方向,简称为迷信。前几天有一个学习国学的朋友与我交流了一个问题:“如何区分佛法与迷信”,这里我的理解是看学习佛学的结果而不是过程,同样是在读一本金刚经,同样都读到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读完后,能够放下自己的所有名相,就能够接纳他人的一切,包括接纳他人的优点与缺点。得根而必有其花。得其缺点而其优点必会跟着来。甚至读完后变成了大人,能够直接看到他人长处与好处的,这是学会了佛法。他身边的人都象阳光下盛开的花园。
读的那一刻很舒服快乐,读完的一样着相,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唠唠他人不是,天天忙碌不安,那就是已经进入到了迷信!!只是这一个学习过程之中,谁也看不出他学习的是什么。只有学完了才明白,他从中人变成了一个精神智慧都无比低下的小人,甚至变成一个弱智的只会等待与哭泣的婴儿。这时候,他身边的人全成的小人恶人。人家难过他也无比憔悴。一家人一个集体一个企业,上下都氛围紧张萧杀,如秋后的残枝败叶,毫无任何阳光与激情。
人如镜,观人而正自己才对,至少是观人如观自已,张德芬说过:“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大约就是这一个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