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骆驼祥子》的时候,是在初一读书的时候,当时并不能够理解,对苦难也只知一二,只是有些同情罢了。再读,体会自然多了起来,毫不夸张,这本书我已经读不下百遍。
书中对于三十年代老北京底层人民生活的描写甚是惊讶,有苦有乐,在底层挣扎,生活对他们来讲,确实不容易,仅仅是活着,已经是费尽了苦心。祥子对生活很有奔头,他年轻,他要强,但是社会不给他这个机会,他的的梦想不过是“车”罢了,已然是很难了。男男女女,大杂院的生活,已经是最底层的生活,谁不想体面的站在最高层呢?只是不给他们这个机会,祥子就是想要一辆自己的黄包车,娶一个年轻力壮的乡下姑娘,就想要靠体力生活,他没钱,人家要给他,他得受着,他有钱,别人想要抢走也就抢走了,这就是底层!这就是当时的社会!
老舍先生是我最敬佩的作家,《骆驼祥子》是我最喜欢的文学作品,他的优秀之一在于他关心劳苦大众,而不是只把关注力放在莺莺燕燕之上,他曾说,穷人的命就像枣核一样,年轻还能活的像个人一样,俩头尖中间粗,小时候和老了能不被饿死很难。在这本书中,女性角色不少,但是留下很大的印象便是虎妞,只一人。虎妞是一个蛮横的,像个男人一样的女人,她渴望爱情,也为了爱情付出了许多,最后含恨而终。她自私,她个人主义,担她也是社会的牺牲品,她不愿,不肯,也不肯看到别人的难处,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血淋淋的女性角色,她确实爱算计,她也骗了祥子,她让祥子娶了她,这个角色很丰满,我很喜欢。
书中泪点诸多,但每每读及一个情节,必泪目。老马儿轻描淡写的说出,他孙子死了。是死在他怀里,因为没钱买好药。我就会想着,一个衣服极破极脏的老人怀里抱着一个孩子,孩子已经是奄奄一息了,老人的泪已经干在布满皱纹的脸上,眼光呆着,只能静静的看着孩子咽气。孙子跟着自己本来就没有享福,一直吃不饱,吃几个包子已经是很幸福,本来就伸着铁条一样的手指像外讨饭吃,也已经连那个机会也没有了,半点奔头也是没有了,至亲死在怀里那种感觉,那种痛彻心扉,非亲身经历的人不能体会,已经是下笔艰难了。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一个人无声的哭,抱着头痛哭的模样,有没有体会过至亲死在身边,无能为力的感觉,如果体会过,便会知道,那有多么的不容易。
祥子父母如果在,未必不像老马儿一样,祥子如果有孩子,未必不像小马儿一样,人力车夫,在那样一个人吃人的社会里,谁还能顾得了老人与孩子,孩子光着屁股顶着大太阳在外面玩,吃不上饭,去要饭,单单是活着,已经是筋疲力尽了,穷就不当有孩子,有也应该饿死。时至今日,众多文青很是推崇那个时代,生命的延续都是难以保证的,多少人挣扎着就像活着,生活太残酷,不论男女,不到三十岁就掉光了头发,艰难的活着,多数人的希望是落空的,美好的蓝图只能存在于脑海中,我似乎理解了祥子的堕落了,无论多么努力想要改变现状,都是做不到的。还不如“破罐子破摔”,当个刺头儿也不是不可以,说不定还更快乐,生活没有了奔头了,那还有什么意思呢,他吃喝嫖赌,他生,他死,已经是没有灵魂,光靠着那副肉体支撑,一头扎倒就不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