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可以说,我感觉到刚刚我记不住这个点。但是,我知道只要我用心去和这些知识在一起,去看见它们,去感受它们,去理解它们,就想倾听一个智慧的长者,就像倾听一个哭闹的孩子。完全的去看见和接纳。这样做,我们全身心的能量都集中在眼前的知识上,而且我们与知识深深地联结。没有耗费任何能量去自我否定,去感受压力和紧张。
就像我现在看书,学习,上课,我很少做笔记。我知道,当下我的身体感受就是最好的记忆。身体记不住的,大脑记住了也很快会忘。但是,就像我们生命中所有的事情一样,那些触动我们心灵,让我们感受强烈的事情,我们不用刻意去记,都会刻骨铭心。这就是身体感受的力量!书本的理论知识依然如此。
在上国际鼓励咨询师课的时候,我也基本都是听,感受,觉察。如果我有写字,也是写下当时我脑海里的那些片段和我的感受。而不是老师说了什么,哪些是重点。
后来做活动,我感觉自己表现不错,老师也给了我深深的认可、肯定。后来老师问我看笔记,看见我记了什么,怎么学的这么快。我给她看了,我什么都没有记,只有我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和故事。后来有同学找我看笔记,看看我有什么厉害了。我说,我什么都没记。她简直了。。。
所以,记笔记,刻意背诵,是为了记住。但是者却并不能真正让我们记下来,或者理解,或者记忆深刻。之所以那些介绍如何一小时记住多少,一天记住多少的记忆大这么厉害,其实他们运用的就是身体记忆!!!而不是大脑,尤其是左脑记忆。左脑处理文字,而且是非常非常非常有限的部分。右脑是处理图像,视频,韵律,节奏,等非文字的。所以,我们看电影容易记住,看小说,不容易记住。
而整个身体就是最强的记忆工具。不要担心记不住,用100%的心去与这些知识在一起,去感受他们,看见他们,理解他们,然后再一次,再看一次。不带压力的不为了看几遍而看的。
试试看。
对于孩子的学习也是如此,为了背下来,然后读几次,其实是本末倒置的。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去朗读,去感受,去体会,喜欢读几次就读几次,过程中他与文字全然在一起,他内心会有很丰富的收获和富足的感受。这也许就是朗读的意义。然后读着读着,感受着感受着,不需要太多次,他就能记住了,而且记得很深刻。
发自内心投入的朗读,发出声音,每句话脑海里都呈现画面感,似乎自己就看到了,或者亲临了,然后没有对错,甚至不用分析的,就这样读一次,一次,一次。
这个过程,我与我的身体在一起,我与作者在一起,当我完全的领会了作者,体会了作者的感受,还有什么不能理解呢???什么本文的大意,主旨,这句话的目的,这句话想表达的意义,这句话的作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