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天气一下子清朗了许多,雨水也渐渐多了起来。
一直都喜欢雨,尤其喜欢听雨的感觉,仿佛雨已经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雨的季节,站在屋檐下,看着雨夹带着湿气,从天而降,淅淅沥沥,到处都是雾蒙蒙的一片,整个天地顷刻间也变得诗意朦胧起来了。天空一片澄净,世间万物经过洗礼,一尘不染。心境也随之变得清澈明净,心灵也似得到了洗礼,不再荒芜杂乱。雨天总是给人一种万籁俱寂的感觉,内心也随之安静,泰然。
我屋后有几棵桐树,每当下雨的时候,雨点一声一声的打落在桐叶上,弹奏出美妙的旋律,演绎着大自然的纯音乐,令人陶醉其中,不禁痴然。在这样的美妙时光里,或沏一杯清茶,捧半卷闲书,在茶香袅袅,热气缭绕中,沉浸在书中的文字里,足以打发一个闲适的午后。或邀三五好友,抚琴而歌,闲谈对弈,也是人生一大乐事。而夜间的雨声,总会让人涌起一股忧伤凄凉之感,似乎夜雨总是意味着离情别绪。也不禁让人想起温庭筠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后来我在院子里种了几棵芭蕉,每到下雨的时候,又增加了些许别样的情致。雨天的芭蕉更加青绿透亮,然而雨打芭蕉也总是被文人用来描述一种凄恻的孤独和忧伤之感,雨点一声声打在芭蕉叶上,像是打在文人墨客的心间。无论是“雨打芭蕉声声泣”,还是“是谁无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都是词人内心忧愁孤寂的写照。
下雨的时候最喜欢撑着雨伞去小巷里走一走。看雨滴落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音,溅起一个一个的水花,内心无比清净。雨天的小巷更加清冷幽邃,斑驳石墙上的青苔,仿佛在诉说着一些远去飘渺的故事。雾气朦胧中,我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却又感觉错过了什么。几个少女打着雨伞,谈笑风生的走过小巷,我似乎在她们身上看到了熟悉的影子。
初秋的荷花少了点鲜亮,多了一份娇柔,而被秋雨打过的荷花愈发纤尘不染,纯净无瑕。岸边的垂柳在烟雨濛濛中摇曳生姿,树下的小舟,随意的横放,似乎在悠闲地等待着它的主人。雨点打落在水面,更加凄清迷离。好想醉卧荷间,听那雨打荷花,风过柳树。
最难忘的还是一次山中听雨的经历。 在一个云朗气清的秋日,和几个朋友在山里徒步,山路蜿蜒,绿竹猗猗。走在一片清幽苍翠中,不禁神清气爽,心里的烦躁和不安一扫而光。突然,天空阴暗了起来,随即大雨到来,慢慢地又变成了小雨淅沥。躲在一处凉亭下,听雨声在竹叶上潇潇而落,时而轻缓,时而急骤,时而与风对吟。山中的静谧清爽,让听雨的感觉更加纯粹,自然。
一直都喜欢南宋词人蒋胜欲的《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只是年少时不能深解其意,只是喜欢而已。而今读来,有一种完全不同的心境了,也更加能体会词人的那种忧愁悲戚了。
听雨,听的是忧伤,听的是别离,听的是历经世事的沧桑,听的是年岁渐长的无可奈何,可是,还是喜欢听雨。